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问题解答
 
揉弦与颤弦的区别
    点击数:2730    更新时间:2011/5/30 23:03:54    收藏此页

 

揉弦与颤弦的区别
      揉弦和颤弦是非常重要的技法,它们丰富了古筝的艺术色彩,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对乐曲的艺术表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两种技法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刚开始接触时不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会影响以后的学习。

      揉弦:是指利用左手在码左侧对正在振动的弦进行揉动,以产生振动音的一种基本辅助弹奏技法。具体来说,就是为了产生的音优美圆润动听,利用左手有规律地按压和放松弦,使音在高度上产生有规律变化的一种辅助性技法。

      它是古筝技法中最常用,却又最不引人注意的技法之一。在一般情况下,揉弦多在拇指拨响的弦上进行。揉弦的基本要求与扶弦的要求比较相似:手要放松,呈“搭桥”状,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轻轻地扶在被弹响的弦上,拇指和小指自然下垂,避免无谓的紧张,不要上翘和折回。拇指不要和食指贴在一起,小指不要和无名指贴在一起。与扶弦不同的是,揉弦的手形要更圆滑一些,拱起的弧度要比扶弦大一点儿。这是因为揉弦需要腕部用力,弧度较大的手形有利于进行运动传导。在保证了手形的基础上,利用腕部关节的活动带动手指上下运动,对弦进行有规律的,力度较小速度较快的按压和放开,这样便产生了装饰性质的揉音。用左手有规律的按压和放松弦,使音在高度上产生有规律变化的一种辅助性技法。在实际演奏中,揉弦一般以腕关节为主要活动关节,前臂肌肉以主要动力源。

      揉弦是最基本的技法之一,也是古筝弹奏者较早接触到的辅助技法。它没有特定的符号,全凭演奏者自己来控制,随意性很强。正因为如此,在教学和练习过程中,揉弦往往被忽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性的演奏和一般泛泛的演奏的区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揉弦的运用。

      音乐的美,体现在富有艺术性地越离声音的各种固定的性质,而揉弦则是改变声音固定性质的重要技法。揉弦所产生的音在本质上属于振动音,它是音乐装饰音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好的揉弦可以使乐音变得更加圆顺,甜美,富有润性。

      在客观上,揉弦是通过左手有节奏地不断按压,放开处在振动的弦,使声音的各项要素产生变化;在主观上,揉弦则使声音产生抖动,颤动的感觉。很显然,它是有意变化准确的奏法,将准确的音变得不准确,以此获得声音圆润性。实践证明,揉弦可以使音调,旋律,和声等消除掉强硬的感觉,使音乐更加和谐优美,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揉弦在某种程度上有其随意性,但它还是有一定的规律。那种认为揉弦可以不加约束随意演奏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实际上,揉弦的频率,力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不然就很难达到效果。经过实验测定,揉弦的频率在每秒6至10次之间,而音高的变化的幅度应在二分之一全音内,也就是小于100音分,或更具体些,在40至70音分之间相对比较合适。在具体情况下,也可以适当偏高,但不可过低。这是一般性的揉弦要求,在少数情况下,对频率和音高变化范围的要求会更严格。揉弦的频率从理论上讲应尽可能高,但是考虑到人类生理上的限制,频率不大可能超过10次,但是不应低于5次。低于5次的揉弦则很难给人以甜美圆润的感觉,所以一般来说频率过低的揉弦是不可取的,但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在音的变化方面,古筝所产生的振动音主要是体现在音高的周期变化上。音色和音强的变化虽然也客观存在,但比起音高的变化来说就是最微弱的了。对于听众来说,对他们影响最大的还是音高的周期变化,所以我们主要来研究音高。由于古筝的特殊构造,当进行揉弦时,音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变化的:准—偏高—准—偏高—准。利用音高的周期性变化,使振动音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音高的变化不应小于四分之一全音,否则会感觉不到其振动性,达不到圆润甜美的效果。在这里,要注意音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所以在揉弦时,要注意力度的均衡,保证其音高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接近正弦曲线。不要畸重畸轻,避免出现抖动的感觉。但在实际的处理上,揉弦的频率和力度并不是绝对固定的,一般来说初始时揉弦的力度较小,频率较高,而接近结束时揉弦的力度变大,频率变低。这样的处理是为了符合人的听觉特点。因为的发音是逐渐衰减的,在人的耳中,这种揉弦正好给人以平稳,均匀的感觉,能达到甜美圆润的效果。

       目前常见的揉弦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臂动揉弦法,另一种是腕动揉弦法。臂动揉弦法,就是利用前臂的主要活动带动手腕,有规律地按压和放松弦,使音在高度上产生有规律变化的揉弦方法。这种揉弦方法所产生的振动音振动频率一般来说较低,只有少数曲或者片段会利用这种频率较低的揉弦来表现某种特殊风格。腕动揉弦法,是以腕部关节为支点,以手腕的主要活动来带动手指有规律地按压和放松弦的揉弦方法。腕动法揉弦可以达到很高的频率。在实际应用中,腕动法能很好地完成揉弦任务,但对于初学者来说,采用腕动揉弦时手腕不够灵活,稳定性也不够好,这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上肢基本没有类似揉弦的动作。由于平时的锻炼较少,手腕以及前臂的肌肉群和韧带就显得不够发达,神经系统的反射功能也不够完善,不能自如灵活地控制肌肉。这些因素导致了腕动法不易被初学者掌握。如果在接触腕动法相对较困难时,可以先学习臂动法,然后过渡到腕动法。

      揉弦的基本步骤是:(1)左手以“搭桥”手型位于码左侧目的弦之上,右手以“搭桥”手型位于码右侧目的弦之上,各自做好弹奏准备。(2)右手弹弦发声,左手在右手拨弦的瞬间开始揉弦。(3)右手拨弦完毕,回复准备姿势,左手揉弦动作要持续至余音消失,或右手进行下一次拨弦为止。

     揉弦是没有弹奏符号标记的,这也许会给演奏者带来一些困难。虽然没有弹奏符号标记,但揉弦有一个弹奏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能揉则揉。根据古筝的特点,这些可以使用揉弦技法的音往往是时值较长的乐曲旋律中的骨干音,一般是由右手拇指弹出,所以这个原则可以扩展为:只要是拇指所弹弦,能揉则揉。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演奏者,也会在其他手指所弹的弦上进行揉弦。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先做到前面提到的原则即可。

     佩戴假甲时揉弦的难度要远大于一般的肉指揉弦,这样就对揉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假甲的存在阻碍了手和弦的直接接触,使触觉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二。在揉弦过程中,假甲很容易与弦产生碰撞发出杂音,这种杂音有时候会显著影响演奏质量。佩戴假甲时揉弦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利用指尖部分揉弦,避免假甲直接接触弦。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时值较长的揉弦。在进行揉弦的时候,要保证将弦比较稳定地控制在假甲和手指之间的缝隙中,不能与假甲产生碰击,否则杂音将会影响正常的音乐效果。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指肚部分来进行揉弦,与弦接触的部分是固定假甲的胶布。这种方法适用于时值较短的揉弦。它可以比较有效地避免在换弦的时候假甲与弦碰触而发出杂音,但是因为有胶布和假甲的阻隔,手指的触觉就很难发挥作用,所以控制起来难度更大。需要注意的是,胶布的外层必须干净,没有黏性,否则会粘住弦发出杂音,甚至影响演奏的正常进行。

      揉弦技法的练习要避免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练习的打算和准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可以看成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技法,所以要避免产生急躁情绪。
颤弦,是一种常用的技法,一般被用来增加音乐的色彩,赋予音乐更多的艺术性,以及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化的内容。简单来说,古筝上的颤弦,是指利用左手在码左侧颤动正在振动的弦以产生颤音的技法。实际上颤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颤弦,就是本讲中所要讲解的颤弦,这是最普通,使用频率最高的颤弦。广义的颤弦,不但指一般颤弦,还包括如重颤弦、节奏颤弦、持续颤弦等多种其他颤弦技法。所以,广义的颤弦是具有形同特点的一类技法的统称。在没有特殊强调和说明的情况下,提到颤弦均为一般颤弦。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把“颤弦”技法称为“颤音”的现象。从一个比较严格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够正确的。从语言学角度来分析,“颤弦”和“颤音”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构词法上,颤弦是一个动宾搭配机构,其本意是指使弦颤动,即“颤动弦”之意。颤弦是一种弹奏手段,是一种演奏技法,而颤音则是弹奏手段的最终目的,是演奏技法所产生的音乐效果。因此说,颤弦才是弹奏技法,而颤音不能被称之为弹奏技法,它只是一种音乐现象。

    不同的演奏流派,对颤弦也往往有不同的处理。可以说,颤弦是一种比较个性化的技法。有经验的鉴赏者,往往可以通过分析颤音中的细微特点判断出所欣赏的乐曲是哪个流派的。不同流派之间,颤弦技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古筝艺术丰富多彩。分析不同流派演奏演奏颤弦手法的不同、各自颤音的特点以及不同颤音之间的细微区别,有助于更好地学习颤弦。

   颤弦与揉弦有相似之处,一些古筝书籍上对颤弦和揉弦区别的解释也不够详细,导致很多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两种相似的技法产生混淆,不能准确地加以理解和区别,也就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两种技法。实际上,虽然这两种技法有相似之处,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本质上来说,颤弦与揉弦所产出的音都属于振动音。两者产生的音的音高都是在本位音的基础上有规律地呈“准——偏高——准——偏高——准”振动,音高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一条正弦曲线。揉弦和颤弦的对象一般都是右手拇指弹响的弦,这些都是颤弦与揉弦的相同点。

    颤弦与揉弦的不同点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二者的目的。揉弦的目的是为了使音听起来更加柔和、圆润、细腻,让人产生甜美的感觉,强调“柔”,而不追求什么突出的声音效果。而颤弦是为了表达某种情绪,强调音的颤动性和变化性,必须要突出“颤”的感觉,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二者的技术要求不同。由于颤弦和揉弦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所以在技术要求上也就有了差异。以他们各自产生的音来比较,二者在音高和频率上有很大的不同。揉弦技法所产生的音高变化不是很明显,只有四分之一全音左右,有时会更小一些。对于这样细微的变化,一般人如果不刻意分辨,是很难加以区分的,这也是揉弦使人产生甜美柔和感觉的原因。而颤弦产生的音在音高上有明显的变化,大都超过二分之一的全音,接近一个全音。音高产生如此大的变化,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就感觉出的。可以看出,音高变化范围的不同是区别二者很重要的一点。揉弦由于其音高的变化较小,所以其所需的力度也小,可以保证较高的频率。而颤弦的音高变化较揉弦为大,其所必需的力度相对也较大,这就使颤弦的频率受到限制,不能过高。

   第三,二者在乐曲中的地位不同。揉弦的原则是“能揉则揉”,只要有机会,一般就不要放弃对音的适当润色。所以,揉弦技法本身没有符号标示。如果单从曲谱来看,根本看不出揉弦的存在。而颤弦则要突出表现个别音的变化,所以有明确的符号标出。

  第四,二者在技法体系中的作用。颤弦不但本身包括很多种技法,如重颤弦、持续颤弦等,还可以与其他辅助性技法搭配而形成多种组合技法,如滑后颤弦、颤后滑弦等。而揉弦则比较简单,没有复杂的形式,我们一般所说的揉弦在理论上只有唯一的一种,揉弦也基本上没有与其他技法组合的情况。

总页数:1   1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资讯了   下一篇:考级后,孩子是继续学习练琴还是休息一段时间?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