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中国古筝首位女博士毛丫:古筝文化交流
    点击数:7833    更新时间:2010/11/23 12:21:37    收藏此页

去那儿学琴的咱们国家是四个人,还有韩国。  [15:53]

[毛丫]:韩国也是四个人,一周的学习最后一天是汇报演出,不但要汇报日本的乐器演奏,同时还汇报了一个什么呢?用日本,并且用日本演奏方法,演奏技巧去弹自己国家的民歌。  [15:53]

[主持人]:韩国的弹《阿里郎》。  [15:55]

[毛丫]:对了。咱们是《茉莉花》。  [15:55]

[主持人]:好,《茉莉花》PK《阿里郎》,能这么说吗?  [15:55]

[毛丫]:应该说是文化交流。大家每天晚上加班加点,全是自己学生想的,你弹这句,我弹这句,自己琢磨的。最后大家一起结合,把它组合起来,搞了一个四重奏。当然韩国的学生也是弹的非常好的,咱们的同学也弹的非常好。  [15:56]

[主持人]:这里面不分彼此。  [15:56]

[毛丫]:不分彼此,不分上下,各有春秋。  [15:57]

[主持人]:我听说韩国人喜欢唱歌,他们在演唱上轻车熟路,我们一般的乐器专门做乐器,唱上不是特别专业的。  [15:57]

[毛丫]:对,韩国这个民族也是擅唱的,韩国迦耶琴弹唱形式也很多的,从这一点上和日本比较接近。更何况韩国两名学生是弹迦耶琴的,就是韩国。但是,还是咱们中国的学生学的要快。  [15:57]

[主持人]:在这个前提下,结果还是不分彼此,说明他们学的还是不错。  [15:57]

[毛丫]:相当好。  [15:57]

[主持人]:说今年,就在几天前你们到北京、到上海,就是看看这几个孩子学的怎么样,还做了一个个人演奏会是吧?  [15:57]

[毛丫]:对,我们是3月2号到的北京,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作了两天讲学,后来到了上海,在上海也进行了同样内容的讲座,两个学院都是两天的日程。这两天的上午,我们毕竟是一个回访的这种追踪教学,还是以教学为主体,所以两天的上午还是非公开,听学生的回课,再教他们一些新的曲目。下午是公开形式的,交流讲座,去讲日本,包括东京艺术大学里面的课程设置。第二天下午就是一场音乐会,两位学生先弹了一遍,然后老师们再谈日本的学。  [15:57]

[主持人]:交流我们大概了解了。像这种活动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它要“回娘家”呢?或者说这次迦耶琴也好,日本也好,融通贯通的这么一圈学下来,或者在一块演奏,在一块交流,这背后有什么意义?  [15:57]

[毛丫]:我认为这个意义还是很深远的,因为,应该说是类乐器,不但在中、日、韩有,在内蒙、外蒙也有,在越南也有叫弹,是16弦。在西伯利亚也有,但是这基本上都是属于亚洲地区,换句话讲是东方,大的一个概念就是东方。  [15:57]

[毛丫]:在东方的类乐器当中,所有姊妹乐器当中形成三大主流的就是中、日、韩,刚才您也提到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要说起来乐文化,中国是老祖宗,然后再向东流传,但是经过一千多年不断的变化,文化的渗透,就开始独立,每个国家的乐都形成一个非常独立的体系。  [15:58]

[主持人]: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了。  [15:58]

[毛丫]:对,但是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近代,应该说从咱们中国概念上讲就是现代,近现代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三国它的发展方向开始靠拢,怎么靠呢?咱们先说这弦数,刚才说了日本是以13弦为主,但是它有新,开发了21弦,咱们中国是21弦吧,韩国的也有21弦,它的新也开发了21弦,大家没商量,也没开会,不谋而合。我觉得这是通过国际文化交流,信息的传播,大家形成不谋而合的一种共识,会产生这种自然而然的一种现象。  [16:00]

[毛丫]:再一点,韩国跟日本传统的演奏形式是以弹唱为主,但是在现代的演奏形式来讲,也是光弹不唱,我们管它叫纯器乐。  [16:00]

[主持人]:我怎么觉得都向中国靠拢?  [16:01]

[毛丫]:我说的三国不谋而合,我为什么这样讲,虽然我本人是中国演奏者,但是我并没有觉得大家是向中国靠拢,为什么?因为我在写博士论证的时候发现一点,让我很惊讶,日本的第一台21弦的开发是在一百年前,1881年。  [16:01]

[主持人]:就是没有形成主流。  [16:01]

[毛丫]:对,但是它在那个时期就已经有开发新乐器的意向了,并且已经制作出来了,制作的非常完美。  [16:01]

[主持人]:它的21弦还能演奏13弦的乐曲吗?  [16:01]

[毛丫]:可以,因为它涵盖了13弦。  [16:01]

[主持人]:13弦的能弹21弦的吗?  [16:01]

[毛丫]:肯定不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自然而然,刚才我们说到的当代很多的研究学者,演奏家们,也注意到了,也感受到了这种共识现象的出现,所以大家会觉得在当今反而要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有一个相互之间的融会贯通,相互借鉴。因为毕竟文化是不一样的,发展的道路,过程,经验都是不同的,通过这种积极的文化交流,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在将来今后的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之下,乐不是单作为某一个国家独立的,和外界没有联系的文化,不是这样的。而是作为一个全亚洲的文化,甚至说我们是作为整个东方文化的一个代表,那么这三个国家能在一起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呢?大家通过交流能够对乐今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这是我们的课题。  [16:07]

[主持人]:就像你刚才说的,现在这个世界已经是地球村的概念了,很多民族的民族音乐基本上都成为世界音乐了,什么黑人的西哈风,那种唱法,过去的时候只是他们民族自己的唱法,现在在遥远的东方,在青少年中间很普及了,包括西方那种爵士乐,现在小资如果喝咖啡不听就喝不下去,我们的也要这样,不但是我们民族的,而且还得是世界的,并且由于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之间的借鉴意义就更强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6:08]

[主持人]:最近我看杂志上就谈了,学科之间的相互刺激,你光弄一个东西,可能境界比较小。假如学科外的一种什么东西,刺激你,可能有所提高。  [16:08]

[毛丫]:是这样的。日本里面有很多的演奏方法,是咱们中国里面没有的,它很独特。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有一个手法叫托批,用大指来演奏,往手心方向,从我的角度往前谈这叫托,往后谈这叫批,中国的乐色很纯,很饱满。我再演示一下日本的托批。  [16:08]

[主持人]:这就有杂音了。  [16:08]

[毛丫]:对,您听见这拉弦声了吗,很明显吧,他觉得这个音色是很美的。所以,日本的音乐很讲究变化,就是这种微妙的音色变化,这种审美就像什么呢?好比说中国的审美是喜欢大线条,大的对比度,就像咱们欣赏花,咱们中国人喜欢从上往下看一朵大的牡丹花,觉得非常有震撼力。但是日本人,很明显在日本欣赏樱花的时候,中国人会说这一片真美,淡粉淡粉的多美,你再看日本人,都坐在树底下。为什么?日本人的审美是从下往上,就看一朵樱花。这就是中国人审美和日本人审美的不同,这就反映到它的文化当中。  [16:08]

[毛丫]:它的音色的变化会做这种音响变化,有带杂音的和不带杂音的,这种结合。它还有一个,好比说咱们中国也有相同的指法,把音摁上去,让音变高点,这个说法在咱们中国也有,这是阳的感觉,但是中国没有阴的感觉,日本里头有,它叫引色,把乐给引过来,引下来,很形象。  [16:08]

[主持人]:先来一个阳的再来一个阴的。  [16:08]

[毛丫]:好。您听一下,这个音是往到了走吧,咱们再听这阴的,阴是往低了走,阳的是往上,亮起来了,阴的是往下。  [16:09]

[主持人]:确实是这样的。你学了这些手法,能在咱们中国演奏上运用吗?  [16:09]

[毛丫]:对,可以相互刺激,这就让我联想到,中国弦是不是也可以做这样的音色变化,如果也可以做的话,是不是中国的表现就会增加很多呢。我试了一下,虽然不太明显吧,能做。  [16:09]

[主持人]:还是有一点的。  [16:09]

[毛丫]:为什么不明显,这里头也有乐器本身的一个限制,因为日本的琴弦,我们叫锦纶,属于尼龙的一种,尼龙伸缩力很大,但是中国挺亮的,为什么呀?中间有钢丝,中国的弦制四层,日本很单纯,就是尼龙弦和丝弦,咱们这个中间是钢弦,钢弦上缠铜丝,铜丝上面缠绝缘丝,就是那不通电的,最外面才缠尼龙丝。  [16:09]

[主持人]:质地不一样。  [16:10]

[毛丫]:对,所以它的张力不同,所以我说拽能拽,但是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也能多一点手法。  [16:12]

[毛丫]: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包括刚才咱们说的杂音,这种演奏手法来讲,回来我也经常在中国上面试这些手法,你看我现在在戴这个指甲,你看我这是这么缠的,有些细心的网友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刚才我在戴日本指甲的时候,湿润了一下手指,这样就可以一下穿到套里,但是中国的指甲就要一点一点去缠它。还有一个,右手戴完了吧,要戴左手了,这也是和日本不同的一点,日本左手不戴指甲。中国左手是要戴指甲的。  [16:12]

[主持人]:双手弹。  [16:13]

[毛丫]:对。这也是近几年才发展到这一步,最初和日本是一样的。  [16:13]

[主持人]:老祖宗的源头是一样的。  [16:13]

[毛丫]:对。后来随着乐曲的发展,演奏技法也当然不断革新了。  [16:13]

[主持人]:可能咱这个不杀小动物,能多戴点就多戴点了,开玩笑。  [16:13]

[毛丫]:日本三弦是猫皮做的,日本的三弦的猫皮必须是没有受过伤的猫,但是这个指甲的猫皮套受伤也没事。咱们刚才说的杂音,这个托批不带杂音吧,咱也可以让它带杂音。  [16:13]

[主持人]:我这听古琴的时候老听滑动的声音。  [16:13]

[毛丫]:那您听的是左手摁弦的时候滑动的声音,这个是用指甲,这指甲有棱,用棱划那个丝道。当然我觉得这可以互相借鉴,当然这种演奏技巧,表现形式是否附合中国人的审美,这是两说了,有待今后的研究,也有待作曲的开发了。  [16:13]

[主持人]:有一句话讲要变古,不光复古。  [16:14]

[毛丫]:对。还有一点很重要的,从文化这个角度,我自身在日本学习这几年,有一个很大的反思,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角度来讲有一个反思。日本是多元化的,不会因为出现了17弦,21弦,而取代13弦,这不光是音乐文化,其实日本文化整体都有这样的特征,这样就保证了传统文化的一个完整传承,永久传下去。  [16:15]

[主持人]:既能保持原汁原味的13弦,还能保证新事物出来,并且这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是一种和谐并存的。  [16:15]

[毛丫]:对,但是中国会出现一个问题,一件新鲜事物出现以后,普及传播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取代前一件事物。所以像南方有些流派,潮州派,客家派,实际上他们用的是传统的民间,在清末,包括民国时期常用的,钢丝弦制16弦的传统,实际上还有,但是在逐渐被人遗忘,因为大家认为那是古老的了,其实它的文化非常重要,它所用的乐谱和我们现在用的乐谱也是不同的,我觉得这一点上应该是文化的一种反思。  [16:15]

[主持人]:日本为什么能做到多元化呢?这是不是跟它的习惯有关系,或者说跟什么有关系呢?  [16:15]

[毛丫]:我个人认为和它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这种文化形态。  [16:18]

[主持人]:怎么讲呢?  [16:18]

[毛丫]: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种看法,只是单纯的一个角度,当然还会有其它的因素。从地理位置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知道,丝绸之路,虽然中国把丝绸之路文化推到辉煌点上这么一个地域,但是它也是丝绸之路的经过地域,而日本是丝绸之路文化的终点,它又是一个岛国,不连接大陆,而中国北边、西边全连接大陆。  [16:18]

[主持人]:我们交流比较广,是这个意思吗?  [16:19]

[毛丫]:交流比较广。从文化的传导角度来讲,中国是往外发送信息的国家,而日本是一种接收信息的国家,它一次接收之后,如果它失去了就不会再来第二次,它隔着海,没有人跟他相互串一串。所以,中国把信息发送出去之后,虽然中间会有些流失,但是还会接收新的事物。所以,这里面有一个弊病,保留占弱势,而日本深知这一点。  [16:19]

[主持人]:还有一种,日本是日本的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家庭妇女都会,尤其前几年,假如你不会弹这个好像缺点什么似的的,是这样吗?  [16:21]

[毛丫]:是这样。现在没有这么严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明治时期,日本的明治时期是第一次打开国门,接受了西方的等级制度,它为了体现自己的家教什么的,特别是女孩子,,首先作为女孩子修身养性的一门必修课,同时也作为嫁妆,一件非常重要的嫁妆,是嫁妆之一。  [16:21]

[毛丫]:这个习惯据我所知是一直延续到二战结束之后不久,也就是说昭和时代,昭和年代中期左右。&nbs

总页数:3   1  2  3    

上一篇:第七届古筝金钟奖获得者   下一篇:学古筝必须掌握的古筝拨弦工具——假指甲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