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蘅娘与林玲老师对话的部分记录
    点击数:3275    更新时间:2009/12/12 22:12:15    收藏此页

近年来林老师非常的低调,原来是在潜心教学与研究,她说她没有带业余的学生,工作量本就很多,还在搞一个项目,是关于《弦索备考》,那个200年前的,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在案的古筝曲谱,林老师正在做打谱的工作。

        林老师说,古琴的琴谱有几千,古筝的曲谱却几乎是没有,史料里也鲜见跟古筝有关的记载。琴有琴文化,被称为“文人琴”,古筝却没有专属的文化。什么时候才能提高古筝的含金量,让成为“文人”呢。“文化不是时尚,它是一种积淀、沉淀,需要时间的淘汰。”

         目前的古筝界受时尚牵引,心态普遍浮躁。目前的古筝弹奏拼命的在追求技巧,并为技巧而一味追求音色的刚、硬,这些,让人误会只有古琴才有韵味,误会古筝的曲子都是又长又臭……“曾几何时,我听到的古筝曲目比现在的好听!”

        林老师说,对于古筝的传统曲目,“你可以不会弹,但不能不知道”。的音韵,在“是”与“非是”、“象”与“非象”之间,“,很美!是弹奏它的人不去追求深层次的美。”

         时代不同,对曲子的理解可以变化,但原来的曲子结构等等仍然在那里,万变不离其宗。

        “北弦索,南丝竹”,北方的弦索消失不见是因为宫廷的突然变故。政权的突然消失,一个晚上就可能发生变动,司乐者被遣散各方。音乐文化如斯脆弱。当前社会稳定,正好可以做这事,打造“文化”。这是大家的事,各界都有责任,都该关注和努力。古筝也是文人的音乐。

         正因此,林玲才来到扬州,关注这华夏琴博物馆的开设。她对这博物馆的评价很高,认为田步高田泉他们以民办企业身份,能倾一己之力搞这样的一个博物馆是非常难能可贵,值得褒扬的。虽然目前古琴馆的馆藏颇为可观而古筝馆的馆藏还有待丰富,但国内实在是早就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了,这本该是国家的事,却被民间组织给做成了。在当前普遍急功近利的心态下,田氏父子的举动“将引发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和反思,必将促进琴文化和音乐研究的推动和发展。”

总页数:1   1    

上一篇:古朴、典雅的客家筝曲《蕉窗夜雨》   下一篇:民乐发展成果-半筝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