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新筝课堂
 
新筝解惑谈
    点击数:2859    更新时间:2010/3/21 9:09:29    收藏此页

   新的出现,在给古筝艺术爱好者带来兴奋的同时也带来了困惑。对于已具有相当高水平的专业演奏家来说学习新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对于一般的古筝爱好者和古筝初学者来说,就会产生这样的困惑:究竟应该学习哪一种呢?学习新有没有必要呢?

   完全兼容了古筝,原来的古筝曲不需要做任何改动就可以在新演奏,而且所涉及到的技巧、指法等技术细节几乎完全相同。如果已经学习过古筝,所获得的经验完全可以应用于新,这样,就几乎完美地解决了继承问题,大量优秀的精品之作都可以在新上重新焕发艺术光彩。完全不必担心学习新后不能演奏古筝作品。但是,新所具备的种种优点,如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的综合运用、十二平均律的运用等,则是传统古筝所望尘莫及的。不可想象古筝能毫无困难地处理包括4、7以及升降音的乐曲,即使是少量的半音,也会使古筝演奏者几乎手忙脚乱。而新演奏者面对这种情况可以犹如闲庭信步地演奏。对地古筝来说,演奏作品几乎是不具备任何可能性的。一些经钢琴曲改编过来的曲,如《土耳其进行曲》等,在古筝演奏时为了凑齐所需的音,必须动用好几台古筝。这给演奏带来了很多不便。而利用新,一台乐器、一个人就可以很完美地演奏此曲。

    有的人会说,古筝艺术已经足够博大精深了,连古筝还没彻底搞明白,没必要再去学新。这是一种看似正确但实际上是极度荒谬和错误的论点。这种论点的思想根源就是典型的保守主义。持这种思想的人极度惧怕革新,他们有的担心在革新中使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影响,有的是出于惰性不肯接受新鲜事物。这也是社会发展中很正常的现象。凡是新生事物,总会受到攻击和阻碍,哲学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如果以这种保守主义思想来指导人类的社会实践,那么就根本不会有进步。“算盘还没用好呢,没必要学计算机”,“小作坊土高炉还没搞明白呢,没必要发展大钢铁厂”……应该说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否则带来的只能是发展的停滞,导致落后,直至消亡。

    还有一些人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古筝是传统艺术高雅艺术,新曲子(也包括新创曲目)把古筝的韵味都搞没了。这实际也是保守主义的另一种体现,或者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极度无知。

    一说到“传统”或者“雅”,马上就会令人肃然起敬,似乎都可以闻到那淡淡的墨香,别有一番情趣。甚至可以说,“传统”是和“雅”共生的。可那些言必称“传统”的人是否知道“传统”和“雅”的意义呢?何谓传统?传统就是过去的现代。何谓“雅”?雅就是过去的俗。《诗经》中的诗歌,应该是既雅又传统,可那只不过是几千年前流传在社会的民歌,基本上可以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①。宋词的文学地位毋庸置疑,但最初只是才子佳人的游戏之作,甚至当时的很多词是由妓女传唱而流行开的。就以古筝艺术而言,现在流传下来的各个流派的所谓传统曲目,多数都是当时市井流行的小调。它们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是因为它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要求,而并不是因为什么“雅”。社会的变迁,会导致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楚国曾经以瘦为美,到了唐代则以肥为美,而现代则以身材的比例匀称健康为美。现在成为高雅艺术的交响乐,在原来也只是贵族客厅里的摆设。而在过去是“雅”的,到了现在不是消亡殆尽,就是已经面目全非。比如封建时代的贵族礼仪和宫廷乐曲,在当时是只有贵族和皇室成员才可以使用的“真正高雅”的东西,现在已经完全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

    同样,过去由于古筝技术水平的限制,当时的家只能创演奏单一旋律、技巧简单的曲,人们也就只能欣赏这样的曲并且成为一种习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间的推移,原来的“流行”逐渐成为“传统”,也就慢慢被人们赋予“雅”的审美取向。但是现在人们的视野开阔了,欣赏水平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原来的古筝艺术如果不经发展改革,就无法适应现代人的欣赏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若是仍然一味追求所谓“传统”和“雅”,就会走回头路,就像现代人放弃西服牛仔裤去穿长袍马褂一样可笑。最后,就会使古筝失去生命力,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古筝艺术必须与时俱进,无论是在乐器本身的改革还是在乐曲的创作以及技巧的发展上,都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结合在一起。古筝新技法的开发,古筝演奏的创新以及新的出现,都正是贯穿“与时俱进”这一主题。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吸收了很多西方现代文化的要素,音乐艺术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优美的旋律、相对较复杂和声的运用、以及复杂调式的运用都将成为必需的元素。这样,古筝新技法的开发就成为一种必然。当古筝艺术的发展受到乐器本身构造的限制时,对乐器的改革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传统的古筝,由于缺少自然音,和声不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同时,在相对较复杂的调式处理上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在处理一些运用较多半音,较有特色的音乐时,就更是显得力不从心。作曲家在给古筝创作或者改编曲目时,要受到乐器本身的很大限制,很多创作技法和手段不能得到充分的运用。而演奏家也不得不用更高难的、甚至是接近人类极限的技巧来完成本来并不很复杂的部分,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古筝艺术的发展。所以,古筝艺术要想持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进行改革。新的出现,正是改革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当然,追求发展并不是要求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但是应该遵循“古为今用”的原则,有一个去芜存精的过程。比如将古代服饰的某些元素抽取出来,加上现代文化的概念,就成为相当流行的“唐装”,这是传统和现代结合的一个范例。同样,古筝艺术的发展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文艺是为大众服务的,如果脱离大众,那么艺术发展就会迷失方向。无论是所谓的“传统”还是所谓的“雅”,都不能成为抱残守缺、拒绝改革的借口。

    从原始状态的古筝,到二十一弦的尼龙钢丝,直至现在新的成功研制和推广;从原始的弹奏技法,到双手配合弹奏,直至双演奏区复杂功能的实现,古筝一直在跟随人类文明的步伐不断进行着改革。这也是这件古老乐器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总页数:1   1    

上一篇:《中国古筝新筝技法教程》连载——第一章勾托(6)   下一篇:古筝 新筝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