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新筝课堂
 
《中国古筝新筝技法教程》连载——第一章勾托(5)
    点击数:2643    更新时间:2010/3/21 9:16:32    收藏此页

    初学者在进行勾托和托勾弹奏练习时,除了要按照上面的具体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左右手同区演奏的适应问题。在演奏中,经常会涉及到左右手的同区演奏。由于新的构造,在同区演奏时要适当注意调整身体、手臂的位置,以获得正确的,最合适的演奏姿势。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对左右手同区演奏的练习不加以重视,在后期进行较高层次的学习时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初学者应该对此予以重视。如果练习者在学习新之前有较好的古筝基础,那么右手对于古筝的弦距可能会有相当深的印象,以至于受新古筝不同弦距和新左右两个演奏区不同弦距的困扰。新具有两个演奏区,这两个演奏区不但弦数不同,音阶排列不同,而且弦距也不同。这一点和古筝有很大差别。这种困扰往往体现在较高的差错率上。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和数据来看,从开始就直接接触新的学生,其差错率和错误的严重程度要低于同水平的由古筝转学新的学生。学生的总体演奏水平越低,学习时间越短,直接接触新的学生优势就越明显。而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直接接触新的学生和由古筝转学新的学生之间的差距则慢慢缩小。当学生的学习时间超过1年之后,这种差距就已经非常细微,不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这一点值得关注。由于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并没有获得更多的高水平演奏者在这种条件下的数据,因此对同一层次的高水平新演奏者和高水平古筝演奏者转学新之间的对比还不能下一个确定的结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很熟练的古筝演奏者,在开始学习新时也不能掉以轻心,而是应该从头开始刻苦练习,争取尽快适应弦距差别。

        二是触弦点的把握。触弦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生声音的优美和质量。初学者一定要有对触弦点清晰而正确的认识。在新演奏实践中,中置码左侧的左演奏区成为非常重要的部分,甚至在很多乐曲中是惟一用得到的演奏区。这样,就必须考虑双手在左演奏区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其中以触弦点的把握最具代表性。由于新在构造上与古筝也有所不同,习惯于古筝演奏的人同样也要进行适当的适应新演奏区的练习。简单来说,在新演奏时,以距离中置码6厘米左右处为基本的触弦点即可,左右演奏区均相同。有过古筝演奏经验的练习者应该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当然,在具体演奏中,触弦点的选择是千变万化的,后面的相关部分还会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是保证双手的均衡练习。新上对于左右手的要求比古筝更高,练习者要使双手的练习具有很好的均衡性,使双手同步进展,不要只练习单手。在具备一定的熟练度后。在练习时要注意使双手练习结合在一起。双手在左右两个演奏区之间转换时,要注意适应两个演奏区的不同弦距。均衡练习,并不是简单地指花在每一只手上的练习时间完全相同,而是指要保证左手和右手练习进度的基本统一。对于一般人来说,右手的灵活性要强于左手,那么就要适当增加左手的练习时间和强度,以保证左手可以具有和右手基本一致的功能。对于少数左手功能强的人来说,情况正好相反。总之,练习者应该以左右手各自的功能为判断标准,而不是以各自的练习时间。同时,还要注意左演奏弦较多、弦距较小这一事实,适当强化在左演奏区的练习。具有一定古筝基础的人,左手功能也许与右手差距更大,要注意进行补偿性的训练。

    最后,对比较容易引起混乱的“夹弹法”和“提弹法”做一些说明。何时采取夹弹法,何时采取提弹法,这基本上没有明确的要求,一般是演奏者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乐曲内容需要而定。提弹法由于以小关节运用为主,其杠杆的力矩比夹弹法短,所以反应速度快,运转灵活。在处理节奏较快、指法复杂、对位要求严格的乐曲时,提弹法是最好的选择。但提弹法全靠手指小关节运动,虽然灵活程度大大增加,但是也具有稳定性差的弱点,同时也因为灵活程度的增加而使指甲触弦角度以及发力的方向不易控制。这些都导致提弹法不易被初学者掌握。相对来说,夹弹法由于手指一直保持相对紧张的状态,又有扎桩指的支撑,所以稳定性好。夹弹法基本不使用小关节,指甲触弦角度比较容易掌握,在弹奏时音色会较为完美,发声比提弹法要好一些。初学者也比较容易接受。可以这样说,夹弹法是牺牲了灵活性来换取一定程度上音色的改善。在这方面,不能只强调一种弹法而否定另一种弹法,要看到两种弹奏方法各自的长处。一个合格的演奏者对这两种弹奏方法都应该准确掌握,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总页数:1   1    

上一篇:《中国古筝新筝技法教程》连载——第一章勾托(4)   下一篇:《中国古筝新筝技法教程》连载——第一章勾托(6)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