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天问——张燕演奏筝曲精选》之前言部分
    点击数:3147    更新时间:2012/2/27 12:22:33    收藏此页

2011年12月,在旅美音乐家、作曲家刘起超先生的努力下,《天问——张燕演奏曲精选》遗作终于出版面世了。以下是刘起超先生为该作品所著前言部分。

 

前    言

 

  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支持和张辉先生的鼎力帮助与热忱指导下,《天问——张燕演奏曲精选》终于在她逝世十五年后面世了,对此我倍感欣慰。

 

  1996年,演奏家兼教育家张燕在美国走完了她为之奋斗毕生的乐艺术路程,于8月病逝,享年51岁。噩耗传出,《世界日报》《侨报》《星岛日报》《联合报》《中国时报》等海外中文报纸以及一些英文报纸均以不同篇幅追忆了这位在坛辛勤耕耘的乐界精英,对她的英年早逝,人们表示无比痛心。几百人自愿参加了她的追悼会,八位生前乐界的中外好友忍泪扶柩,送她远行。国内,《人民音乐》也为此发布了消息称“音乐界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

 

  早在生病初期她便深知自己来日不多,但却屡次表示不愿意带着遗憾离去。因此,她把一生积攒的无论是手抄,还是印刷的乐谱以及部分音乐会录音带,录像带一股脑留给了我。她一生奔波于艺事业,却由于病魔缠身而将著书立传这件本属于她晚年要做的事情留给了我。当我从她手中把这些资料接过来的时候,在即将失去她而断肠切肤的大哀之上,我分明又感到了一份历史的凝重。我答应过她,也答应过世人,一定把她毕生演奏过的作品尽可能多地整理出来,为众多热爱她和古筝艺术的人以及后世留下一个学习,借鉴,研究的参考依据。除此之外,对曾与她合作过的作曲家们,如原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王树老师(已故),原中央乐团驻团作曲家刘庄女士,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叶小纲先生,上海音乐学院旅美作曲家葛甘孺先生等,我和张燕都还欠着他们一个真诚的交代。没有他们的心血与汗水,张燕的成功则无从谈起。本曲集也收录了这几位曾为民族音乐交响化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艺术家的杰作。

 

  我与张燕从大学相识相知,到以后相濡以沫的近二十六个年头里,张燕对艺的专注,钻研以及对乐的努力,恒心令我十分佩服。她不大擅于言词和交往,但却要为演奏和教学而奔波在这个世界上。她那看上去弱不禁风,纤细而略微显单薄的身体,却常常要接受担当整场独奏音乐会的挑战。我和我们的女儿为她的毅力和能力而骄傲,同时也倍感痛心。当然,为了艺事业,她一向做事都是全力以赴的,有一股豁出去的劲头。她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女子。她的胆识和成就来自幼年时给过她音乐教育的母校——上海音乐学院——以及教过她课的老师们。在校十七个个年头,她学过钢琴,古筝和竖琴,尤以浙江派古筝传人王巽之先生对她影响最大。他多次在国外的独奏音乐会上说:为纪念我的老师,特别加演一首他的作品《林冲夜奔》以表缅怀。上海音乐学院外聘的潮州派前辈郭鹰先生(已故)使她掌握了左手的吟,按,滑,揉,弹按尾随,“活五”“重六”“轻三重六”等调式。委婉,细腻,独具一格的潮州韵味使她受益终生。本曲集也收录了张燕与郭鹰老师1983年由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录制的十一首潮州曲中的三首作品。

 

  古人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张燕是一位勇于创新并具开拓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学生。1971年,当时张燕还是一位在校生,接到领导为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演奏《浏阳河》的任务。她把握了这次机会,在改编创作过程中,她充分发挥了自己良好的钢琴基本功和选修竖琴获取到的灵感,将竖琴双手拨弦的琶音技法借鉴过来,创新地运用到这个曲目中。当时,还没有平衡使用左右手来表演的曲作品,所以,《浏阳河》在曲新创作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之后,我们的合作创作更加频繁了。陆续创作了曲《草原英雄小姐妹》(1971年春),《洪湖水,浪打浪》(1974年),《东海渔歌》(1974年)等三首作品,其中《草原英雄小姐妹》与琵琶曲《草原英雄小姐妹》在创作体裁以及第二主题“暴风”的时间上完全不同,是南北方在创作上共同借用了同一主题的巧合。我感到非常荣幸的是,同为民族弹拨乐器,同样的题材,却能以不一样的乐器,不一样的体裁,不一样的风格去表现它,塑造它,并都成为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作品。

 

  曲《草原英雄小姐妹》一曲,在中国五声音阶调式曲中,应该说在演奏技巧上是难度较高的一首作品。张燕把跟随王巽之老师所学的浙江派的所有技巧都应用上了。限于当时的录音,录像设备条件,张燕也没有留下什么完整的资料,因而成为她的遗憾。幸好,经网友提供了一份在新加坡剧院的实况演出录像资料,我把这仅存的一份资料收录在她的DVD曲目中。

 

  张燕演奏时的音色是最令人难忘的,在她面前听是种享受。强奏,音质颗粒饱满,音色浑圆,具阳刚之气;弱奏,音音都有穿透之功,击石之力,仿佛“余音绕梁”一般。

 

  20世纪80年代张燕在东方歌舞团时期,除在中央音乐学院兼职外,她开始弹奏七声音调及二十五弦五声转调。这个时期她演奏了较多我们一起创作改编的外国作品,如《雨丝》、《宝贝》、《樱花》、《童年》等民谣、民俗性的轻松乐曲,创造性地在古筝使用了属和弦、下属和弦、变和弦,运用了一系列旋律化、和声化的曲新语言,乐曲优美动听。音乐界人士在聆听他的作品时说:这样雅致的作品,可不应该在乘坐电梯时听,应当正儿八经的好好享用。

 

  本曲集还收藏了她最欣赏的日本乐曲作家三木稔先生的作品《华丽》,是她1991年在中国台北音乐厅现场实况录音。

 

  在张燕的演艺生涯中,她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双演奏与交响乐的合奏上,这种演奏形式很久以前就存在,但同时弹奏七声音阶及五声转调音阶并有管弦乐队协奏尚属首次。她与营口乐器厂李泰刚师傅合作,积极地与作曲家约稿。1983年首次成功地由中国唱片社录制了三首双与交响乐协奏曲——《海青拿鹤》、《广陵叙事》、《新月儿高》。由于三首乐曲创意颇新,演奏难度也大,所以张燕也没来得及在大学教授,只在海外与乐团合作,遗憾地是只留下了她使用过的双和乐谱,就离开了我们。现在双还保存在我这里,我真诚希望有志者来挑战这块领地,我将全力配合,以便能重现乐曲风采,完成乐家张燕的遗愿。我相信,当今那么多的年轻人学习古筝,那么多的古筝老师和音乐院校的专业人才,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1990年,应张燕之邀,旅美华裔作曲家葛甘孺为张燕创作的协奏曲《天问》由陈佐煌指挥,香港中乐团协奏完成。这是一首根据诗人屈原名著《天问》所写的单乐章作品,一并收录在本曲集中。

 

  从《浏阳河》到《天问》,时间跨度二十五年,代表了一代家在一个时代里的成长、辉煌和陨落。《天问》是她的最后演奏,也是她的归宿。正如《天问》作品的最后部:“启示了人们对将来历史的构想。”

 

  漫长的岁月,张燕已形成了她自己的演奏特点和演奏风格,她把民族音乐带入了世界舞台。看过她的音乐会后,许多媒体都做了大幅的报道,称赞她的演奏

 

总页数:1   1    

上一篇:[学筝心得] 弹琴的16个好习惯   下一篇:古筝常用调的转调!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