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古筝资讯
浅谈王中山几首重要作品中的演奏技巧及其风格
点击数:5620 更新时间:2009/5/27 10:39:06
收藏此页
学作品、历史题材,或描绘自然风光地域风情等。我想《云》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上创作的吧。这首曲子富有浓郁苗族飞歌风格。
苗族有739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的南部和湖南省的西部。云南的苗族有89.6万余人,占全国苗族人口的15%左右,散居在87个县市,其中多数居住在文山州、红河州和昭通地区。苗族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定居在湖南洞庭湖和沅江流域一带,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后经过历代不断地迁徙进入西南地区。苗族居住分散、支系较多,有青苗、花苗、白苗、独角苗等。
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分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苗族历来以能歌善舞闻名遐迩。苗族的歌曲调较多,有质朴庄重的古歌,豪迈奔放的飞歌,缠绵动听的情歌,还有酒歌、丧歌等,无不各具特色、韵味无穷。
苗族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贵州和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地。
可见,苗族人民居住的地区以西部、南部地区居多,可见他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当然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音乐。
王中山
正是把他们最优秀最理想的一面展现给大家的音乐家。共14页呀!这真是
古筝
独奏曲中的一个超长型作品,《幻想曲》也只不过才9页,虽然有更长的作品,但它们大多数非
古筝
独奏曲,这样连续不断疯狂的
演奏
,并且还有高难度的技巧,又有风格化自由定弦,想要弹好非得下一番苦功。
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过由
王中山
老师在他的CD,或者是现场音乐会
演奏
这首《云岭音画》,只能对乐谱进行简单的分析了。整首作品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调性为G大调和g小调,其实一、二、四部分均在G大调上,第三部分在g小调。第一部分晨曲是相对整首作品来说要少的多部分,音乐序幕在摇指、双指摇和不常见的左手单手泛音下徐徐拉开,标志着苗族人们一天生活的开始,充满着希望和生命的活力。我们发现乐曲开头出现了六连音和十连音而且节奏型很快,而且由左手完成。想要弹的快并具有颗粒感,且杂音少,那么在上弦的时候不能太用力,在游走的时候手指压低,转换要快,力度掌握适中。在突快中的指法倒是很新颖,四个十六分音符却是左手只弹头音,起到了练习右手中食以及大拇指三指快速弹的作用。到了第二部分“寨庆”我们明显可以看出这段多切分音的运用,用以表达欢快地情绪.到了乐曲第41小节左手开始加入拍弦的伴奏,相信大家对这种右手弹左手拍弦的技法已经很熟了,因为这不是
王中山
老师的专利和首创,也不是
王中山
要让你记住的东西。让你记住的来了:在50小节、52小节的切分音型里的小字一组重音Si和小字二组的重音Sol便遗留下王氏的技巧,前面的音乐好似人每天都在吃蔬菜,而今天却突然多了两串羊肉串,让人大呼过瘾而且留恋。第二部分刚开始本是2/4拍,到了65小节音乐节奏转变为相对自由的4/4拍,右手摇左手弹分解和弦倒是有点像抒情部分,这段右手摇指的旋律由高音峰回路转到中音。然后就又回到了2/4拍,因为这里多左右手同时抓
筝
的大撮指法
,
这个通向第三部分的2/4拍给人以两手交织在一起很紧凑的感觉。
我想第三段“恋歌”写的最有味道了:爱情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从
王中山
所浮想的画面中看到的是一对对相恋的人。甚至只要某人心里充满了爱,不管他是哪种爱,就算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他的生命就具有了价值,这也是我们所要寻找的东西。这一部分以慢速开始,旋律较松散轻松,以右手单旋律为主,只有4个小节左手连续的抓琶音,仿佛增强这个画面的色彩,律动感较强。到了稍激动的地方,右手有两个小节在四拍中作了我很欣赏的休止。在第三拍的前八上作了一个短暂的休止,舞蹈味很浓,让人赞不绝口,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甚至是脑袋,随着一起晃动起来。到了跳跃地前面,我们看到了
王中山
的创作灵感,他在
4/4
拍与3
/
4拍之间加了1小节的4
/
5拍,作为缓冲和过渡,好比吃完了甜点再来吃大餐前的茶来调剂嘴里的品位。我们明显可以看到在这一小节中王老师要求我们做个渐慢。好了,大餐来了,盛大的舞会开始了,速度变的稍快,但是步伐并不复杂,左三下,右三下交织在一起,却不使人感到厌倦。右手多为单音,左手有象征性的几个小撮,正如在舞步中加些变化。在衔接到中速的部分,速度上另外还有一些要求,这里不再细说。到中速稍慢,但是这段堪称全曲的精华,因为它是以前从没有出现过的王氏独特技巧的集中体现,而且一说就是一大段,就好像一个人本来会走钢丝的“金鸡独立”,但是他还偏闲不够,非要做个停留几十秒,使
古筝
界的同胞们一片哗然。因此我们曾闻有些人说
王中山
的作品过多的是炫技,而韵味不足。虽然
王中山
说他们的建议很好,但这里我想代
王中山
老师说句话,因为我知道
王中山
老师是个练习
古筝
时间非常多的人,我曾经看过他
演奏
的有视频的表演以及现场音乐会,他擅长的不仅仅是现代派以技巧为主的曲子,就算是传统以韵补声的曲子,
王中山
弹奏起来也不逊色于任何人。他手指动的快也是花时间与功夫练出来的,并且对于他来说想要弹出如此的技巧是相当轻松的,那么怎么又会没有韵味呢?只是我们没有到达他的那种本事所以也就不知道他所想表达的心声了。对于同样捉兔子,我们最多是狮子,而他却是老鹰,飞翔在天空中,自上而下,俯看大地,我们要想长出翅膀却真的要下一番苦功。我们在
170
小节的地方看到了左手的轮弹,在
172
小节的地方看到了右手参与进来,但是却是轮单音旋律,一直和左手的轮弹持续到第
188
小节自由延长,用以表现水波微微起伏荡漾的感觉。而左手的轮弹就像那湖水中阵阵涟漪,给平静的湖面上增添一些动态,我们好像置身于一个远离城市的世界,有山有水,有竹林,还有美丽善良的人。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难道那就是传说中的苗族姑娘吗?真的好热情好大方!她们带着我们欣赏美丽的风景,而格外怡人的便是水了。
王中山
让我们见识了不同于江河湖海的水,那是心中的水,是神奇的绿光!自
189
小节开始情绪转为抒情,变成左手摇指。后面就右手接,好像一对恋人在窃窃私语,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当然也有一起说的时候。这里由轮指改变为双手摇,很好的转变了音乐形象,起到了铺陈作用,而摇指却细致表达了这种人与人亲密接触的对话,所以说
王中山
老师的音乐中包含了很深刻的内涵,只是用较复杂的语言说了出来,我们怎么又能说他是单纯的炫技呢?
到第四部分“夜火”是相对急促地。居然玩了一天,还有玩的东西,哈哈!随着左手柱式音型的出现,夜幕开始降临。可是舞蹈并没有结束,一直延续着白天的热情,似乎更加过之而无不及。苗寨呀苗寨,苗族人民呀苗族人民呀,你们让我们领略到你们的热情好客,以及你们的那种地域风情,是多么的值得我们怀恋呀,我们会想念你们的,我们也会经常去你们那儿做客。好了,对于此曲的分析只能谈到这儿了,后面的内容就由大家自己去体会吧,一切尽在不言中。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并不是说这首曲子专门描写苗族,而是通过它来表现聚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的人民纯朴豁达、淙淙的泉、溶溶的月色、火热的歌舞引起人们对山野、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思和向往。总之,
王中山
老师最希望我们去弹他的作品,在音乐中把握它,而不是从嘴上或是单纯从理论上达到专业。
就剩下《溟山》了,这是首专业学生学习和弹奏比较多的一部作品,也是王老师较早,在大学临近毕业时创作的作品。
4.《溟山》
名为山,实则写人。
王中山
在答琴
筝
国乐论坛的蘅娘大姐时就是这样说的:“
我其实用《溟山》,四季,来表现人的各种心境,甜酸苦辣的心境。就是用四季,来暗喻人生的这种,无常吧!但这里边也有躁动不安的,也有一种希望在,这里边能听出来,既有希望,也有一种对前途这种非常彷徨和非常茫然的东西在,所以《溟山》正好是在我……生命中一个很关键的位置的作品。当时我认为这首作品,技巧和音乐表达内容啊,算结合的比较好的。我注意到,有些就是炫技的,比如说《霍拉舞曲》。
古筝
啊,现在不是炫技的多,我个人觉得,这是我自己的说法噢,炫技的是太少了,因为
古筝
给人印象啊,古!恨不得一古就几百年一直……首先我的年龄啊,和我的个性,我实在容忍不了(笑),大家所以才有这些创新的技巧啊或者表达的方法啊,可能把弦都打破呀,你看我写的很多作品,极少数的作品里边才是五声音阶,其它都打破了五声音阶。但是,可能我老了之后哦,我只是猜测,可能又回到五声音阶了,但是我现在,目前,我绝对做不到,使作品……”(注:参考于琴
筝
国乐网)。
正因为如王老师所说,中国炫技的作品太少了,所以我们才热爱这些作品,虽然它是新音阶,但是却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晚期浪漫主义,又怎么会有后来的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的表现主义以及勋氏的“十二音序列”的诞生,我想
王中山
老师正是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下,才写出那么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来。而他正是在年轻有为的时候,创作了脍炙人口的作品《溟山》。真怕自己贻笑大方,还是讲讲对这首曲子的感觉吧。我们还是跟随着
王中山
老师的音乐:
Music
,开始!沉寂地音乐传了出来,多么低沉呀,给人联想到巍峨的大山,而且变化了四次,多么的有新意呀。在节奏为
4/6
拍中展开分解和弦,音乐很柔和,甜美,渐快后是左右手和弦的快速交错,来回自由的反复。在这之后却是泛音,谱子上写的是高音,但是如果没有听错,王老师在实际
演奏
中有一些部分改到中低音去泛音,可能是追求音色和音响的效果吧,但是高音列的连续刮奏式的泛音,绝对是第一次见,要想泛出亮点来,手要很沉稳并且对琴弦的
1/2
处左手打弦的地方很敏感才行。乐曲进入第
14
小节才真正的拉开序幕,音乐在左手极轻的和弦旋律中展开,然后右手的摇指黯淡的飘了过来,我在此也听过
王中山
以外的北京的几位名家讲解并弹过这首曲子,但是要表现的恰如其分,还是以
王中山
为首,这音就像那天籁之音,人间没有的音乐,是那么的轻柔还又能很清楚的穿透你的耳膜,到达你的心灵深处,可见
王中山
老师的功力深厚,音色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我们从这段摇指中明显感觉春的气息,山鸣谷应,幽幽然。我曾坐过长途汽车到安徽去游山,在山进入眼帘,我以为自己快到了,但是很快发觉自己错了,它好像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山就在前面,却有怎么也到不了山脚下的感觉。
王中山
给我们带来的音乐就好比汽车一样,带着我们推进,却因为山的遥远更让人觉得神秘。让人记忆深刻的旋律和节奏出现了:我看见了一处会动的山在第
27
小节稍转快的地方,正像一个人的思想正在慢慢发芽生长,走向成熟。这里年轻有为的王老师分别加入了
D
调(实为
b
小调)的两个轮,一个是在
古筝
上中音的
Sol
,还有一个是低音一点的
Sol
。这突然让我想起中国古代魏末时期阮籍的古琴作品《酒狂》。虽然《酒》是用变换很快的八度音区对比来形容重心不稳借酒佯狂,但是两曲都表现了年轻人的性情,血气方刚,又颇具傲气。我不禁佩服
王中山
,他能够把年轻人的心态描绘的如此细致,的确花了很多心血。
最令人倾倒的是王老师在春与夏过渡之间加了个华彩部!它好似人间六月天,让人在感觉到夏天的炎热上有个适应期。空旷地的华彩是那么的精彩,既幽静又深远,像一块祖母绿释放着它的香气和并不是多璀璨的光芒,我们吸收着这样的元素,开始散发或是释放出夏天的热情。有力地,振奋人心的音乐响了起来。锣鼓从远至近敲了两次。右手微握掌击琴弦和琴盒面让人难以忘怀,它是多么的有节奏感和层次感!逐步推进,使我们所有听了他弹奏的人受到感染并着了魔似的跟着他的音乐扭动起来,让人觉得疯狂却并没有丧失理智。在跟春天的气息有点类似但却有发展的曲调之后,是一连串的由轻声到较重的声音,是前十六后八的节奏给人感觉人生的变化与经历,很有起伏感,给人以遐想的空间,甚至是迸发一种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呈螺旋状上升状态,最后像蘑菇云一样的散发出来,我第一次听到那么
Fashion
的
古筝
音乐,左手就像是一片云和雾,分不清哪里是云哪里是雾,就好像人生一样,有大喜有大悲,有时会怀疑自己是否在梦里。它如吐出丝一般的稠密,却又是那么的华美,这段左手
快速指序技法
在
王中山
老师的弹奏下竟是如此的美妙,真是经典呀,我们想永远挽留住这个时刻,但是却发现它太快了,我们想拼命的去追,却发现岁月不饶人,光阴如梭。他把人生中最最闪耀的地方最最辉煌的时候用超高难度的技法描绘了出来。果然是兰柯一梦,这段音乐转瞬即逝。在左手采用轮加弹的节奏时候,右手改为和原左手一样的旋律,但是
王中山
老师却弹的相当轻松并且很清晰,仿佛扼住了我的呼吸和脉搏,使之成为一个永恒——绿色永恒。
金色的秋天来了,以摇指为主旋律的音色,就像是那秋天的叶子一样飘了下来,B大调的音乐使人感觉很温馨,很热情,在弹至激动处还有一个轮指和右手在琴板上与琴的右侧拍击,让人觉得韵味十足。声音上的对比,力度上的渐强让我们知道秋天是童话的世界,是美丽的世界,它并没有衰老,相反比夏天更加成熟。更热烈地的来了,但是明显不多了,作了一些重音的处理,经过几小节的发展终于趋于平衡,主旋律竟然跑到了国内相对少见的左手,这是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并且右手还是游走型的,不断变换和弦,有原位也有转位,相当精彩,像大雪纷飞,又像绵绵细雪,下呀下,最终在左手刮奏,右手连续拍
筝
板力度渐弱的情况下结束了所有的人生历程。尾声是那么的自由而有熟悉(因为运用了前面曲调的动机),但是比以前的要悲叹了许多,变的内敛起来。最后一句琶音虽然很轻,但给我的感觉,却像个设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五:总结
曲子就说到这里,当然
王中山
不仅仅就是我在上述所说的那几首曲子才能给我们看到他的细腻传神的音乐表现,音色是那么的柔美而亮丽,善于用情绪化的语言表达理性化的思维。其个人的魅力已远远超出了这些东西,我想只有亲自看了他的
演奏
会的人们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吧,真正的好是无法用言语去赞叹的!而
王中山
已经接近了。其实他的贡献还体现在把
古筝
作为一门非独奏乐器来考虑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看到他的技法出众以及与乐队合奏的表演《岳飞》、《
乡韵》
等,他想把我们的
古筝
推向国际化,这才是更深远的涵义!我由衷的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追随
王中山
老师的脚步,致力于国乐——
古筝
的前进和发展,为振兴推广我们的国乐做出不懈的努力。
Try it best!
总页数:
2
1
2
上一篇:
2009年“敦煌•天目杯”
下一篇:
“我希望每个中国女孩都会弹古筝”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