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王中山资料
 
王中山“谈”筝—古筝教学笔记〈一级〉——《自由花》
    点击数:2845    更新时间:2009/5/28 13:01:39    收藏此页

  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迄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了。两千多年来,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创作、整理、推广,不但在汉民族地区形成了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江浙等等异彩纷呈的传统演奏流派,还影响和派生出伽倻琴、雅托噶等少数民族乐器,出现了不少彪炳乐坛的乐大师,传播了一大批深受群众欢迎的脍炙人口的乐曲,而且在很早便已传至日本、朝鲜、蒙古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并在那里生根发展,长盛不衰。

  当前,“古筝热”中人们最为关心的是教与学的问题。可能由于参与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音乐学院的考级曲目制订和相关工作,因此我们接到许多这方面的来信和来电,尤其是全国考级规定曲目中所应遵循的规范和相关知识大家更是急于了解,希望能就此给予解答。下面选摘的《古筝教学笔记》,是几年来应邀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办的《打开音乐之门——中山‘谈’》系列音乐会中使用的部分讲稿和教学笔记,应《乐器》杂志要求整理出来在此发表,希望对这些古筝学习者和友们有所帮助(谱例请参照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考级委员会主编的《全国古筝演奏(业余)考级作品集》)。


八、《自由花》 


  《自由花》是流传在中原一带、影响广泛的民间乐曲。它原本是河南南阳大调曲子中带有唱词的曲牌,后来经加工成为器乐作品。河南南阳大调曲子是形成河南派艺术的主要源泉,在中国古筝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有关它的特点、风格及相关话题,我将在以后的讲解中再次提到。自由花的“花”字,含有演奏手法多样、繁花似锦的意味,意指加花变奏;而“自由”则有演奏和乐曲结构方面的双重意义,意为自由反复、随意和不拘一格。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河南人不但有着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而且在音乐艺术的长期流变中形成了极富个性的风格特点,其热情奔放、自由诙谐的乐风,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独树一帜。《自由花》这首曲牌就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其率真朴实的音韵令人耳目一新。在河南牌子曲中,这首小曲也常以三弦、琵琶独奏的形式出现,乐器性能和特点不同,演绎手法和方式也是各有千秋。古筝就充分发挥了弦长韵足的特点,使其听来别具情趣。

  在《自由花》这首小曲中,我们首先要注意左手揉按技法的变化,在传统古筝流派的划分中,这是各家各派相互区别的依据之一。由于揉按速度的不同、音高的不同、幅度的不同,形成各自颇具特色的流派特点,它与某些乐器仅仅以地域和旋律风格来划分流派不同,它超越了“声”的表象,而在“腔”的细微变化中注入了深层的含义,理解到这一点,无论对了解中国音乐或是全面理解古筝艺术都是会有所裨益的。

  与其它流派不同,河南派滑音的使用率非常高,尤其是小三度的上下滑音更是运用十分频繁,这与河南的语言习惯有关。比如第一小节,第二行最后一小节,最后一行第一小节,都是一小节内出现了二到三个滑音,这在其它派并不多见。另外,滑后即颤也是其艺术特色之一,它会使音乐显得生动、诙谐,这是河南人的性格使然。比如第三行的第1、2小节,即是这样的手法。

  总体上来说,河南乐古雅而富有韵致,有“中州古调”之美誉,真正把“以韵补声”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总页数:1   1    

上一篇:王中山“谈”筝—古筝教学笔记〈一级〉——《小河淌水》   下一篇:王中山“谈”筝—古筝教学笔记〈一级〉——《南泥湾》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