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讯
 
习近平主席兰考调研 焦桐成林古筝悠扬
    点击数:3829    更新时间:2014/3/19 21:36:07    收藏此页

50年前焦裕禄亲手种下的“焦桐”,如今郁郁葱葱,巍然屹立在兰考大地上。 本报记者 郑蔚摄
50年前焦裕禄亲手种下的“焦桐”,如今郁郁葱葱,巍然屹立在兰考大地上。


  焦裕禄离开兰考人民50年了,但兰考人民一直铭记着焦裕禄。

  兰考位于豫东地区,50年前,内涝、风沙、盐碱,是兰考的“三大害”,许多兰考人不得不背井离乡逃荒要饭。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有不少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与兰考不相上下,有的甚至比兰考还要恶劣、困难。

  在兰考人民最困难的时候,党派来了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虽然焦裕禄同志仅仅在兰考工作了475天,但他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兰考人,成为县委书记的楷模和标杆,成为全党的榜样。

  在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前,习近平同志的题词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记者在兰考采访期间,多次听到兰考的干部说,觉得肩上的压力很大,因为“兰考有过焦书记,把所有干部的标准提高了。”

  焦裕禄精神,仍在兰考大地上回响。

  春到兰考,越冬的小麦在田野上尽情地生长,其间是等距间种的泡桐,万象更新,生机盎然。

  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正在激励着兰考人民建设一个新兰考。

  兰考人民不仅记住了焦裕禄带领他们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治理“三害”的动人事迹,更记住了他亲民爱民、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焦桐、焦裕禄同志纪念馆、焦裕禄同志陵墓,这几乎是所有人第一次来兰考必去瞻仰的地方。

  这三处并非兰考的旅游风光景点,但如果不去,就难以了解兰考的过去和今天、兰考成长巨变的精神脉络、兰考人心中的骄傲和对明天的期冀。

  而如果不走进兰考,不和兰考人推心置腹交朋友,记者对兰考的认知、对焦裕禄的理解,就有可能仍停留在1966年那曾经感动中国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近年来有关焦裕禄的一系列影视作品中。

  1965年12月,新华社的三位记者 来到兰考,他们为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所感动,含着眼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塑造了人民公仆焦裕禄的光辉形象。该文发表于1966年2月,长篇通讯是这么开头的:“一九六二年冬天,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多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

  这样的表述,既是客观事实,也比较符合当时“自然灾害”的统一口径。但事实上,焦裕禄面对的,不仅仅是“自然灾害”造成的“三害”,还有浮夸风等极左思潮。

  《兰考县志》对当年的情况是这么描述的:“1958年到1962年由于浮夸风、合大伙,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人们没有饭吃,部分人出现浮肿病,甚至有的因饿而死。1962年全县粮食下降到2531万公斤。”2531万公斤听上去不是个小数,但实际上尚不及兰考1956年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当年曾经和焦裕禄一起工作过的县委宣传部干部刘俊生告诉记者:1959年兰考开始搞人民公社大食堂,1960年、1961年兰考确实发生了饿死人的情况。

  记者问:为什么?是那些年庄稼收成不好吗?

  刘俊生答:有的是有的不是,开始是丰产没有丰收。比如,1958年,庄稼原来长势挺好的,但到了秋收的时候,上级要求生产队比干劲,也就是比谁“出”的快。“出”就是把花生和红薯从地里刨出、收成入库的意思。谁“出”得快,公社就表扬谁。有的队看到别的队已经“出”完了,拿了红旗,就赶紧套上骡马拉上耙子去田里一耙,结果把花生、红薯的藤都耙断了,原来一亩地有四五百斤花生的,结果只耙出来几十斤,还有几百斤都埋在地里没有刨出来。但向上报告:咱们队“出”完了,一样拿红旗。公社还是按原来的亩产四五百斤数字报到县里,结果到了年底的时候,上级说“按人均一个月40斤粮食分配”,但实际上生产队没有那么多粮食,粮垛里面是空的,社员实际上根本吃不到这个数。最困难的时候,有的队一天一个人只有一两、二两粮食。吃不饱,就想出各种办法,把红薯秧子打成淀粉状,然后掺上杂粮粉做成馍。整个生产队统一做饭,按每家每户的人头领取馍和汤。开始有馍领,后来就只能领到汤了,一家几口人就几勺子汤,所以后来就出现了饿死人的状况。当时农民编了这么个顺口溜:“早起一个淀粉馍(当时的淀粉馍,多是毛根草和饲料);中午面条捞不着;晚上汤,照月亮,小孩喝了光尿床,劈头劈脑三巴掌。别骂爹,别骂娘,只骂上天不给粮。”

  焦裕禄就是在这样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受开封市委的指派,从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任上调任兰考县委的,他一开始担任的还是兰考县委第二书记。曾担任开封市委书记的张申说,当时兰考的前一任县委书记在生活上犯了错误,原来开封市委打算调另一位同志去兰考,可那位同志不愿去,市委才选了焦裕禄。组织上找焦裕禄同志一谈,他二话不说,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立马奔赴兰考开展工作。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