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筝艺术流派纷呈多样,有着差异性很大的鲜明艺术个性。河南
筝风格以浑厚纯朴见长,明朗粗犷,活泼高亢,富有地方韵味。本文拟从一个乐曲《闹元宵》的
演奏艺术以小见大来浅谈河南
筝派的特色。
【关键词】 《闹元宵》河南
筝 技法 风格 创新
筝,是我国古来的弹拨乐器,流派诸多,异彩纷呈,艺术形象差异鲜明。河南
筝派是诸多流派中的奇葩之一,它的历史可追述到东汉时期,秦
筝传入河南地区,当地
筝家结合本地人的性格、思想、方言、习俗等创编了富有地方韵味的
筝乐。因河南地处古代九洲之中,其
筝曲故有“中州古调”之称。那么它有着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和迷人魅力呢?让我们通过
筝曲《闹元宵》的赏析试着对河南
筝的特色韵味窥见一斑吧! l$
一、乐曲《闹元宵》简介
筝曲《闹元宵》由河南著名
筝家曹东扶先生于1956年创编,体裁为引子部分加三体式,取材于河南民间音乐,地域特色浓郁,描绘了民间风俗元宵节的热闹场面,生活气息十足,旋律优美活泼。
(1)引子部分:节奏自由,清新明朗。以托劈双弦和长摇开始,进而到双手交替弹奏的大撮,突出了元宵佳节热闹的气氛,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2)第一段:以如歌的慢板开场(每分钟54拍)旋律优美,左手的颤音运用的很有特色,韵味十足。上下的滑音有如唢呐的
演奏,取材于民间吹打乐。
(3)第二段:速度比第一段快了许多(每分钟102拍)是全曲的主要段落,突出佳节的喜庆喧闹。左手的伴奏音型似乎模仿锣鼓的声音,表现了元宵节的欢腾场面,取材于地方戏曲音乐。
(4)第三段:速度更快(每分钟174拍)
演奏上用了右手划弦,左手
和弦的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情感达到极致,主要取材于河南的说唱音乐。
二、《闹元宵》的
演奏技法特色
1、右手
演奏技法:
(1)摇指:指法标记“ ”可分为密摇、游摇两种
①密摇:亦称悬腕摇,以腕部活动带动大指,但大指绷直指关节不动,快速在弦上进行“托劈”如引子部分
1.jpg (6.86 KB)
2008-9-3 16:27
结尾部分
2.jpg (3.86 KB)
2008-9-3 16:27
其特点是音头重、密度大、连贯性强、表现的情感犹如迸发的火花,瞬间爆发,达到顶峰,乐曲一气呵成。密摇所表现的情感较游摇细腻,《闹元宵》引子和结尾部分均用此技法,突出了热烈的气氛。
②游摇:大指摇。较“密摇”稀疏,腕部不动,高度放松,以大指大关节为活动支点。从靠近琴码处向岳山移动,力度由弱见强,音乐由朦胧渐进明亮,在可不用摇指处加以游摇处理,可夸张情感,使乐曲流畅中带有小型跳跃和起伏,从而进一步升华感情,如:86小节,129小节
3.jpg (3.84 KB)
2008-9-3 16:27
4.jpg (4.49 KB)
2008-9-3 16:27
大指的密摇、游摇是河南
筝的重要表现手段,特点颗粒性强,重音头爆发力。与别派较明显区别:如山东派的小摇即以大指的小关节运动支点,悬腕,音色清脆明快。南派多以小指扎桩摇,腕部运动为主,大指捏住食指,大关节不动,音乐秀丽流畅。因此在弹奏河南
筝时对大指摇的流畅性和爆发力要求很较高,如果技术不到位会使乐曲的风格和完整性大打折扣,韵味缩减。
(2)夹弹:属于传统弹法,技法要领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力带动指尖拨弦,触弦讲究刚键有力,这继承了秦
筝的大指
演奏特色,发音厚实,音质饱满,《闹元宵》曲中,大指弹奏均用夹弹法,增强了乐曲的个性和风格,山东、浙派以及很多现代创作曲多用提弹法,即大指小关节弹拨,所呈现的音色和曲风差异性较大。
2、左手
演奏技法:揉弦
演奏特色
(1)大颤、滑颤、小颤:大颤
演奏符号“ ”颤幅较大,一般超过一个小二度,大颤包括按颤如“fa、su”两音的
演奏,滑颤即在下滑过程加颤,其音程为小二度、大二度和小三度,空颤如“re、mi、la”三音上不加按任何弦数的颤音
演奏。“re”音奏出大二度的混合音响。“mi、la”两音均奏出小三度的混合音响,三个颤音
演奏时右手拨弦后,左手立即吟弦,在触弦的开始有一个爆发力。小颤细密紧促,利用左臂肌肉暂时紧张形成的抖动,如:73、74小节
5.jpg (3.48 KB)
2008-9-3 16:27
就是在大颤后接小颤,这样就使乐曲变得的弹性,由平直变得立体,微波起伏。小颤在《闹元宵》曲的弹奏中始终贯穿全曲。我初练这首乐曲时,虽然音准、节奏、曲风都没有什么问题,但与示范版比较感觉单调直白,不得其解,再仔细聆听才顿悟,它的颤音技法多样无处不用,乐曲如水波粼粼,生动别致,犹如白纸与摺扇纸的对比,可见颤音所表现出来的细腻酣畅的感觉是河南派风格的又一特色。
(2)速滑音:顾名思义,左手先将弦按至需用要的音高,拨弦时,略退稍许,快速滑至原音高,
时间极短,音程一般在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如:75小节:
6.jpg (3.4 KB)
2008-9-3 16:27
《闹元宵》中速滑音的反复多次使用,细致的刻画出元宵节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的场景,生动逼真。这种速滑音在河南当地音乐中屡见不鲜,如当地代表剧种曲剧《倒挂靴》中寇准挂靴时的伴奏音乐型与此处很相似,一般河南筝曲在空拍穿插切分节奏时多会伴速滑音,这种音效特别适合中洲铿锵抑扬的声调,使艺术形象生动饱满,富有韵律性。
在《闹元宵》中颤音和速滑音同时或交替并用,贯穿全曲。左手的音准和滑音速度要掌握好火候恰如其分,不能随意。独特的颤音和速滑突出了河南筝歌唱性,旋律性。
3、旋律节奏特征:
(1)《闹元宵》主要是以
1.jpg (671 Bytes)
2008-9-3 16:33
节奏型占主体贯穿全曲,在情感激动或段落之间过渡速度渐进时多用
2.jpg (1.44 KB)
2008-9-3 16:33
或
3.jpg (1.69 KB)
2008-9-3 16:33
或有规律的符点节奏型
4.jpg (1.33 KB)
2008-9-3 16:33
在其它的河南
筝曲中使用密集的节奏型更为突出,如《打雁》的
5.jpg (1.5 KB)
2008-9-3 16:33
的节奏型,《苏武思乡》中连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