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尽将心事付筝弦
    点击数:1967    更新时间:2009/9/15 10:32:24    收藏此页

著名钢琴家刘诗昆评说25岁的古筝演奏者袁莎:“她是最好的。”那么,她好在哪?袁莎的老师李萌教授评价爱徒:“她对音乐的理解有独到之处。”那么,她的独到之处又在哪?十几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乡愁是袁莎琴音之底蕴。



尽将心事付



  才、情、趣构成一个人的不同流俗和走向卓越的可能,将可能变成现实的第一级阶梯是慧眼伯乐。袁莎才情显于4岁,将《十五的月亮》“按”在小电子琴上。父母吃惊,再试《茉莉花》等,照样能“按”。喜爱音乐的袁莎父亲心有所感,小心呵护天赐女儿之才。袁莎5岁看越剧《五女拜寿》,当看到老婆婆寒冬讨饭时,小人儿已哭成泪人。父亲认定此女可教,遂将一把古筝摆在6岁女儿面前。父亲坚信女儿若有出息,必须走出家乡(浙江天台县)。两年后,袁莎一个人坐14个小时长途车到上海师从刘媌习。为省钱,学琴后期改坐货运车。习同时,袁莎要做父亲布置的作业——背唐诗、练书法。如今,300首唐诗使之韵犹如王维诗:空灵、静谧、深远、彻悟。



  袁莎8岁,刘媌自沪返川,欲带“有前途”的袁莎回乡,续习琴艺,进京深造。袁莎父母为女儿前途割舍亲情。异乡漂泊一年余,袁莎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从来没见过这个孩子身边有大人”,同学家长的议论伴随袁莎长大。独自生活、独立思考、独立为人、独立处事是袁莎成长的背景。寒暑假也是独自回家。



  乡愁,对独上高楼的人是一种姿态,但对在独立中长大的袁莎则是心态。无人倾诉时,便将心情付与弦。袁莎谢:“跟它说了十几年话。”10岁袁莎便已懂得报喜不报忧。年年三好生,是要证明“没大人也成”。还有两次被评为“北京市三好生”。因成绩优秀,袁莎中学、大学、研究生一路保送,师从李萌教授。



  袁莎对琴敏感,对人亦然。一部《红楼梦》伴她走过孤独岁月。对冰心一段感同身受的文字从少女时期记忆至今:“八月十五夜,正是双星渡河之夕。晚餐后,独倚栏旁,凉风吹衣……远远听得栏下人声笑语,忽然感到家乡渐远……凝立悄然,只有惆怅。”因袁莎成长的别样,听过她弹琴的人都感觉“有种特别的味道”。



  1998年,水患中国。10月,袁莎赴瑞士赈灾义演,同行者中有大师刘诗昆。一曲“高山流水”,刘诗昆感慨:“真不像小姑娘弹的,听起来很成熟。”瑞士媒体评袁莎:“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与中国当代创新艺术结合的优秀展现者。”善琴者讲究韵,善听者讲究意。袁莎知遇知音刘老师。“高山流水”引来2001年刘诗昆与袁莎的“琴和”——刘诗昆为袁莎独奏音乐会伴奏。





“心上没有,手上白走”



  2001年11月,袁莎获第一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青年专业组第一名。2002年8月,获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中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青年专业组第一名。比赛曲目《临安遗恨》、《云裳诉》。



  《临安遗恨》说的是岳飞临刑前的悲与愤。《云裳诉》讲的是马嵬坡前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痛与恨。以袁莎25岁年龄,不可能理解岳飞之遗恨和诠释唐、杨之长恨。还有怀才不遇之闷,如《广陵散》;报国无门之恨,如《崖山哀》……然而,丝桐却将清幽哀怨、痛彻激愤、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传达给了观众,有观众泪流满面。一次练《云裳诉》时,袁莎自己给自己弹哭了。袁莎承认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抒自己的情是常事。



  作为古筝领域第一个双料冠军,袁莎当选并非偶然。同样曲目,同样谱子,弹出的不同味道是在细微之处,其微妙尽现左手按滑音等,轻拢慢拈抹复挑中深藏人无我有之韵味。袁莎体会,有旋律没感情的是技巧不是音乐,有技巧没境界的是匠人不是艺人,即“心上没有,手上白走”。赛前,袁莎一日练兵12小时,高强度训练使她对岳飞“怒发冲冠”、“壮怀激烈”之情“染指”愈深。



  岳飞临刑前有个华彩乐章。袁莎一向重视“能将气氛烘托到最高潮”的华彩。自由的华彩也是最能表现弹琴人技巧、深度、境界之所在。“音乐没有一定的”,袁莎认为谱子只是框架,她不喜拘于谱子,愿在谱子上改写、注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临安遗恨》的华彩将她十四五年的乡愁一泻扫弦中。





带来的是“不争”



  袁莎将琴者分为三类:一、老师不教,自己会处理;二、老师教了才会处理;三、老师教了也不会处理。袁莎实话实说,她属于会处理一类,是生活教给她处理和反映生活的音乐。



  琴为心声,志在高山、流水或尘俗,袁莎说:“清浊之分,一听便知。”“一个人有不良品质,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即技巧阶段体现不出来,到了高级阶段,人格即琴格,忠奸善恶在音质中藏也藏不住。”



  20年与相伴,教育袁莎的是不争。“给我的最大收益——平和。”“退一步海阔天空”是袁莎自小实施的自我保护的生存策略。



  回首20年,袁莎理解了父母对她和妹妹袁莉“特殊的爱”。妹妹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封闭的家乡山区,父母逼迫两个女孩子远走高飞是具有非常眼光和勇气的。”放飞异乡十几年,袁莎体会到:“音乐是很个人化的东西。”





  作曲家何占豪于1990年曾创作了中阮协奏曲《临安遗恨》,1992年,作者又将此曲改编成古筝协奏曲。



  这首古筝协奏曲取材于传统乐曲《满江红》的旋律素材,表现了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臣陷害,囚禁在临安(今杭州)狱中.在赴刑场的前夕.他对社稷面临危难的焦虑.对家人处境的挂念,对*臣当道的愤恨.以及对自己精忠报国却无门可投的无奈而引发的感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此曲所表现的内涵,我们先来读一读岳飞的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乐曲共分为七段。在钢琴悲壮的前奏之后.古筝一进入即采用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相结合,继续渲染悲愤的情绪,确定了音乐内容表现的基调。第十六至十九小节.用长摇技法奏出的哀伤的旋律,可以处理得稍自由些,用力度、音色、节奏的变化来形成对比。第二十五小节起,连续十几小节相同节奏型的旋律,由慢逐次渐快,由弱逐渐加强,使我们仿佛看到身处牢狱之中的岳飞肩扛枷锁、脚戴铁镣.仍然忧国优民、坐卧不安的焦虑之态。乐曲主题段是以传统乐曲《满江红》为旋律赢材发展、变化而成.并在全曲中贯穿。淳厚的曲调,既展现了英雄豪放的性格特征;揭示了主人公此时内心复杂的情感。结束句好似一声长叹.那是由无奈引发出的感慨。



  接下来音乐情绪一转.古筝奏出的战马奔驰的节奏型好像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疆场,快速、激昂的音乐描绘了岳飞大元帅率领三军将士,为保卫江山社稷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当情绪达到高潮时.音乐嘎然而止,钢琴以极弱的音响引出古筝的一段柔板,这段音乐表现了英雄另一面的情感。如诉的旋律寄托了岳飞对家人的思念.对勉励自己“精忠报国”的慈母的眷恋;转而轻快的曲调表现了主人公对昔时与家人欢聚情景的回忆。突然,刑场一阵擂鼓的巨响,将主人公从美好的思绪中拉回现实。曲作者在这一段采用协奏曲常用的华彩段演奏方式,给诚实者以更广阔的想像空间、更多的表现手法.更充分地表达了主人公就义前对自己不能精忠报国的伤感以及对好臣当道的愤恨之情。最后一段是主题再现,旋律在转换的调性上奏出,哀婉平缓的曲调寄托着我们对英雄的追思。





袁莎演艺档案



  1977年生于浙江天台县,不满6岁开始学习古筝。10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十余年间专攻古筝,一路保送升学念到中央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是当今民乐领域新一代表演精英。除在国内举办个人演奏会外,曾出访日本、法国、英国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好评。三次荣获“民族器乐独奏观摩优秀奖”,在第一届“‘龙音杯’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国际比赛”中夺得金牌,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中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中获青年专业组第一名。录制出版了《独奏欣赏》、《花与音符的邂逅》、《古筝演奏入门》等音像制品。







01 焦窗夜雨

02 柳五娘 (活五调)

03 春江花月夜

04 湘妃泪

05 云裳诉

06 隆山衰

07 华丽

08 临安遗恨
总页数:1   1    

上一篇:古筝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山东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析解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