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尽可能地模仿出真实的风声,不要随意处理。在这里,左手向右移时,音会变高,右手的力度要大一些,左手向左移时,音会变低,右手的力度要小一些。 第四乐段从扫摇四点开始,到双手下行刮奏止。激烈急切的扫摇四点弹奏,能奏出石破天惊的音乐效果,能充分地表现出码头工人与台风勇敢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第四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十二小节是扫摇四点乐段。弹奏时要特别注意扫摇四点弹奏要领,严格按照弹奏要领弹奏。开始应进行分解练习,先练习右手的弹奏,并把速度放慢一倍。先中指扫双弦拇指劈单弦,然后拇指托弦劈弦托弦。如此反复练习。根据熟练程度,逐渐加快弹奏速度。后练习左手弹奏,手形要优美,音位要找准,弹弦位置和右手中指双勾弦位置平行距离为十七公分左右。两手的弹奏都熟练自如后,再合在一起练习。要做到扫弦有力度,有气势,摇弦有密度,音均匀。整段扫摇四点弹奏要连贯流畅,清晰度要高。右手拇指要避免拨响临近筝弦出现杂音,避免出现摇音中断现象和扫弦错位现象。要注意,此乐段开始的起音为中强音,要掌握好弹奏力度。 第四乐段第十三小节至第十六小节,各小节的音型和弹奏方法完全相同。这几小节要注意同度按音双摇弦的弹奏。要按照双摇弦要领弹奏,注意双摇弦力度的均匀一致,注意同度按音的音准,还要注意反复。 第四乐段第十七小节至第二十八小节,各小节的音型和弹奏方法完全相同。右手的弹奏仍是扫摇四点,弹奏要领和弹奏要求前面讲过,可参照。左手为固定起止音下行刮奏,要按刮奏要领弹奏,注意刮奏起止音,注意刮奏后尾音的弹奏,时值要掌握准。此刮奏的刮弦位置要稍*近筝码一些,刮奏运行线和筝码基本成平行。要注意后几小节弹奏力度的逐渐加强。要注意刮奏姿势,手腕带动拇指刮奏结束后,手指自然展开,向左前方甩出。此乐段的另一种弹奏方法为悬手腕动疏摇法。按此方法弹奏,要严格注意弹奏要领,特别要注意甩腕动作。此种摇指不同于密摇,密摇为腕部平行摇动,而疏摇为腕部向右下方甩动摇动。第二种弹奏方法,左手的弹奏同第一种弹奏方法。 第四乐段第二十九小节左手和右手弹奏的音型完全相同,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也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起止音分别相差四度。此小节需要双手同时下行刮奏,要特别注意下行刮奏时各音的准确对位,不可进行随意性刮奏,以防止出现不协和音或杂音,影响音乐效果。 第四乐段的技巧较为单一,右手完全是扫摇四点弹奏。这里所表现的是工人们彻底战胜了原来的畏惧,奋勇与台风以及台风所带来的倾盆大雨搏斗的情景。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更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码头工人们自发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去。在处理这一乐段时,左手的小抓要有力度,表示出台风带来的电闪雷鸣。右手的扫摇四点要按照节拍本身固定的强弱规律来处理,突出强弱音的区别。这样可以更好地塑造工人阶级那种顶天立地的英雄群体形象。左右手的配合要协调一致,好像令人亲眼看到码头工人们在雷雨交加、狂风怒号的恶劣天气中奋力拼搏保护国家财产的动人场面。第十三小节到第十六小节,在描写工人们的劳动之余,乐曲又表现了台风的形象。这一部分利用反复来突出台风登陆时的威猛气势,要注意弹奏时应该渐强,还要注意触弦位置的变化,以便于更好地反映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在这里,对台风形象的又一次刻画,更加突出了台风的强大力量。台风已经如此强大,但码头工人们仍然不为之所惧怕。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正面表现的是台风,实际却从侧面烘托出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第十七小节到此乐段结束,还是扫摇四点为主的弹奏,但这里左手的伴奏音已不是小抓,改为下行刮奏,右手弹奏的曲谱也比原来提高了八度。前后段比较,先是电闪雷鸣,后倾盆大雨顺势而来,衔接紧凑。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突出表现劳动人民面对自然界的伟大力量。在一个占绝对优势的大自然面前,还有一个占绝对优势的意志。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比兴手法。最后的双手和声刮奏除了表明这是一个乐段的结束之外,在乐曲内容上来说还暗示着与台风搏斗的终结。刮奏后与下一乐段的衔接处有一个短暂的停止,台风好像已经停了,大海也不再泛起巨浪,似乎风平浪静,一切好像都过去了。但是,如此快节奏的刮奏,以及刮奏结束之后的煞弦所产生的杂音,都暗示了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结束。 第五乐段从双手快速下行刮奏结束开始,至右手渐慢刮奏音止。此乐段第一小节至第七小节的弹奏方法和应注意的具体问题及弹奏指法在第三乐段中详细讲过,可参照。 第五乐段第八小节至第三十一小节是典型的扫弦双食点奏乐段。此乐段要严格按照扫弦双食点要领去弹奏,要放慢弹奏速度,随着弹奏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加快弹奏速度。弹奏时,上身和双臂及手腕手指都要高度放松。弹奏主要用力部位是腕部,要*腕部去带动中指、食指,中指要扫主音和上方相临两音,要注意三音扫奏力度的均匀一致,不要扫错音或者多扫筝弦。最后的三小节是渐强小节,要弹奏出渐强的音乐效果。最后一小节的最后一拍,右手要在中指扫弦主音音位上收住,左手要在右手收弦后进行拇指下行刮奏。要注意弹奏气势,弹奏力度,弹奏收势。 第五乐段第三十二小节至三十五小节的弹奏,各小节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第三十二小节和第三十三小节,右手要用较强的弹奏力度起摇,要注意密度和音色。左手要协调地配以上行和下行重复刮奏,要注意刮奏要领和刮奏位置,要稍远离前岳山一些进行刮奏。 第三十四小节,要注意左右手食指上行刮奏的衔接,注意刮奏的音乐效果。 第三十五小节要注意左手上行刮奏和右手上行刮奏的衔接,右手的连抹要逐渐放慢弹奏速度,一直到最慢。要注意连抹的音色和力度,尤其是后几个音更需要注意。 第三十四小节和第三十五小节的弹奏要逐渐减轻弹奏力度,奏出渐弱的音乐效果。 第五乐段与上一乐段的衔接极为紧密。担心、焦虑的旋律又一次出现,而且反复了两次,这就更加重了其感情色彩。虽然天气好转,好像表明台风已经过去了,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只是台风过境时的自然现象。台风的前半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台风眼经过码头,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如果掉以轻心,等到台风眼过去后,后面的风力就会更猛烈,带来的损失也就会更大。现在的平静,实际是预示着更大的灾难。人们看出了这一点,平静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安慰,反而更加重了人们的紧张心理。所有的人都在紧张地等待,等待台风的第二轮袭击①。大致来说,这里可以按照第三乐段相同段落的讲解来处理。但是在强弱的对比上要更鲜明一些。这样,可以使乐曲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充分。在短暂的平静之后,又一次猛烈的风暴到来了。这一次比前一次还要迅猛,简直有毁天灭地之势。但是,码头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再一次投入到与台风的搏斗中。这一次,他们已经不是简单地为了保护什么而行动,而是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人类的尊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宣布,人类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是无坚不摧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第八小节开始的扫弦双食点在旋律上来说与第四乐段的扫摇四点几乎一致,但扫弦双食点更显得有气势,能突出地表现人类的精神状态。在处理时,要充分考虑到这里与第四乐段所表现内容及精神的不同之处,加大这里的弹奏力度,增强对比。尤其是右手的扫弦,要突出表现其象征的人类意志。值得重视的是,在八度反复变奏时,这里没有第四乐段里的表现台风的内容,这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突出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另一方面表明台风的气势已经完全被人类的大无畏精神所压倒,和人类的意志相比,台风已经失去了由强大能量所带来的威力。在高八度的反复弹奏时,要注意保证音的明亮色彩。这里,中指扫弦要尽可能保证用指甲的顶端来接触筝弦,这样产生的音可以保证音的纯洁,不会产生过多的高阶泛音。在弹奏时,不要用指甲侧面去拨弦。关于触弦角度问题,在以前有过多次强调,可参阅。第三十一小节到此乐段最后,是左右手的摇刮及交替刮奏配合。在人们的不懈努力下,台风终于慢慢过去了,风力越来越小,它带来的倾盆大雨也慢慢变小了,海面上的滔天波浪也逐渐平息。刮奏时与前面右手食指点奏的衔接应该紧凑,这表明狂风暴雨都已经过去,一切都恢复了平静。最后的右手刮奏,结束了此乐段弹奏。在弹奏时的渐慢渐弱是表现风雨逐渐变小,直至停止所必需的处理方式。在处理最后一个6音时,应该非常重视。这虽然只是一个单独的音,但处理得当却可以表现出很深的内容和意境。风歇雨停,树叶已经被水冲刷的碧绿,天空重新变得湛蓝,但还有最后的一滴雨水从最绿的一片树叶上滴落在地上的一汪积水中,这并不强烈的撞击,使本来已经平静的水面又泛起了一个小小的涟漪,并发出了清脆的声响。这里以动衬静,以一滴雨水滴落在水洼的声音,以此来衬托出台风过后的平静和轻松的气氛。这种艺术手法是很常见的,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和此比较类似的例子是有关表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画的故事。为了表现出“深山藏古寺”,很多人都是在云雾缭绕的山中隐约地画一座寺庙,但是最好的一幅画根本没有出现寺庙,它只是画了一个和尚在山脚下的小溪边打完水后沿着一条山路往回走。而这样就把“深山藏古寺”那种超凡的、洒脱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6音的处理就有这样的意味①。可以说这个音的处理是此乐段的点睛之笔。在弹奏时,应该注意在弦的中点拨弦,更要注意触弦的角度和力度,使此音有一种虚幻的感觉。 第六乐段是慢板乐段,表现了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色和人民的愉悦心情。此乐段的弹奏要轻盈优美,表达出对自然生命的热爱。 第六乐段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第一小节要注意装饰性花音的弹奏和花音后密摇的弹奏,要注意左手快琶音和颤音的弹奏。此小节的六连音装饰音,实际可以看作一个起止音固定的花音,按照花音的弹奏要领处理即可。此装饰音的触弦点要*近前岳山一点,这样能使弹出来的花音清脆明亮。此装饰音要奏的连贯流畅,美妙动听。装饰密摇要摇得细腻、匀称、流畅。和密摇音同时奏出的左手快琶音要有力度,要和密摇起音对位。颤音要按照以前所讲的要领弹奏,效果要明显。抹后连托要奏得清脆明亮,连贯流畅,前后衔接严密紧凑。
第二小节应注意装饰摇的弹奏。正常的密摇是先托后劈,使托劈音连成一条线,装饰密摇则和一般的密摇相反,是先劈后托,也就是说,先用劈奏法将装饰音弹奏出来,然后转入正常密摇的弹奏。左手摇注意固定起止音上行刮奏的弹奏,要占三拍时值,严格和右手弹奏对位。在三拍装饰摇音和左手三拍刮奏同时结束后,再弹奏第二个密摇音。 第六乐段第三小节至第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第三小节右手密摇和左手快琶要严格对位。此小节虽无颤音,但要注意单音弹奏的正常揉弦。此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摇托抹托托托。 第四小节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与本乐段第二小节基本相同,可参照。 第五小节要注意八度同度按音的弹奏。要适当*近前岳山一些弹奏,同度按音要保证音准,滑音的过渡音不要过长。此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摇托托抓。 第六小节要特别注意装饰音的弹奏。此装饰音在弹奏时拇指要右斜运指,*近前岳山弹奏,要弹得清脆明亮,悠扬悦耳。要注意右手装饰密摇和左手十七连音食指上行刮奏同时起音,但不同时止音,右手密摇时值为一拍半,而左手刮奏时值为两拍。 第六乐段第七小节和第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第七小节要注意上小节延续到本小节的左手刮奏尾音和右手抹音的对位。要注意两个五连音的弹奏,这两个五连音需要利用连托技巧来处理,要按照连托的弹奏要领,适当*近前岳山一些弹奏。要弹得清脆明亮,连贯流畅。此连托为抹后连托弹奏,起腕幅度要大一些,这样会使动作更加优美。此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连托抹托抹托抹连托。 第八小节要注意两个同度按音的弹奏,要特别注意和刮奏的衔接。此小节的第一个同度按音和上一小节的花音紧密相连,指法是紧接上一小节花音的连续托,中间稍有停顿后稍稍加大弹奏力度。此同度按音的时值为一拍半。第一个刮奏是一个九连音,属于食指连抹性上行刮奏,时值为半拍。第二个同度按音紧接着前面的食指刮奏,指法是紧接着前面食指刮奏的连续抹,时值亦为一拍半。第二个刮奏是一个十连音,属于拇指连托性下行刮奏,时值为半拍。要注意两处同度按音的音准和同度按音过程中小滑音的放开,注意同度按音的弹奏和刮奏的衔接,使其连贯为一体。 第六乐段第九小节至第十三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第九小节紧接上一小节,要注意摇弦的弹奏。此小节的右手弹奏指法为:摇托抹托勾。 第十小节右手要注意摇弦的弹奏,在手要注意无名指连续打音的弹奏。右手的摇音要持续连贯流畅均匀,左手的弹奏要饱满厚实悦耳动听。要注意左手弹奏动作,左手呈半握拳状,自然放松,弹奏时以腕部为轴心运动,在中弹位置进行。 第十一小节、第十二小节和第九小节、第十小节的弹奏方法及弹奏要求基本一致,可参照。第十一小节弹奏指法为:摇勾抹勾抹托。 第十三小节要注意同度按弦的弹奏。注意弹奏要领,保证同度按音的音准。此小节中第三拍的6音,也可以用花指来取代,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此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托抓托托托。 第六乐段第十四小节至第二十二小节的弹奏,各小节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第十四小节要注意八度抓套同度按音、抓弦、八度抓上滑音和下滑音接续等技巧的处理。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抓弦的弹奏。此小节的抓弦应该具备厚重的感觉,突出整体的空间感。在弹奏时要适当加大中指的力度。其他技巧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讲过,可参照。此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抓抓抓托托。 第十五小节应注意的具体弹奏技巧问题前面讲过,可参阅。此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连托抹托抹托勾。 第十六小节至第二十二小节,右手全部用摇弦技巧弹奏。这几小节的摇弦,在古筝弹奏中属于大段落摇奏,弹奏这样大段落的摇弦,没能一奏中属于大段落摇奏,弹奏这样大段落的摇弦,没有一定的摇弦基本功不是不行的。弹奏时一定要注意摇弦弹奏要领,特别要注意手臂手腕的全部放松,保持连续性,要避免摇音中断现象的出现和忽强忽弱忽快忽慢忽密忽疏的现象出现,避免出现摇弦换弦痕迹。过弦摇奏时,动作要迅速敏捷,不要拨响邻弦,以免出现杂音。最后一小节的弹奏,要逐渐放慢摇弦速度,稍稍减轻摇奏力度。左手刮奏有固定时值,要按规定拍节去弹奏。琶弦和抓弦要找准音位,注意力度和节奏,尤其要注意和右手摇弦的配合。 雨过天晴,天边出现了一道色彩绚烂的彩虹。被雨水冲刷后的树木、花草的颜色是那么的鲜艳,空气也变得无比的清新,充满了泥土的芬芳。原来为躲避台风而躲藏起来的动物又都出来了,植物因为得到了充足的水分而显得更加挺拔。广袤的大地上生机勃勃,好一派自然风光。这就是第六乐段所表现的内容。在这一乐段,“美”是最重要的。总体上来说,这里的强弱变化都是很柔缓的,绝对不要有突然的痕迹。从本乐段第一小节到第九小节,表现的是对美丽自然景物的赞美,同时也突出表现了人们战胜台风之后的喜悦心情。这是一段很优美的旋律,在花指和刮奏的处理上,应该注意渐强的变化规律。在音的弹奏上,要特别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连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然后是按照前面所讲的有关弹奏要求来弹奏。后面的部分是前面主题的变奏,这里比前面降低了八度,所表现的内容极具人性化色彩,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声的运用很和谐,是对人们轻松心情的一个侧面表现。左手伴奏性质的琶弦和抓弦要注意浑厚饱满,突出整体的空间感。最后一小节要按照乐谱上的标记渐慢弹奏,这表示这一乐段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的结束,乐曲将转入到下一乐段。 第七乐段从开始到全曲结束,重新恢复了第一乐段的快板弹奏速度,要奏得有力欢快紧张激烈。此乐段描绘了战胜台风后的码头工人,又开始紧张而愉快的劳动。 第七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十八小节的弹奏,各小节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右手用八度抓技巧弹奏,左手用小抓技巧弹奏。要严格按照抓奏要领弹奏,要注意左右手抓奏时的横向距离。 第三小节至第十小节的曲谱和弹奏方法及注意事项,和第一乐段的第三小节至第十小节完全相同,可参阅 第十一小节至第十八小节的曲谱弹奏方法、注意事项及弹奏指法和第一乐段中的第十一小节至第十八小节基本相同,只有少量音有所改变,弹奏时要引起注意。此部分的右手大抓和左手小抓要中弹,突出雄壮有力的音乐效果。 第七乐段第十九小节至第二十四小节的弹奏,各小节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第十九小节和第二十小节的弹奏,要注意左右的配合,注意左手的弹奏力度不要超过右手的弹奏力度,注意弹奏出渐强的音乐效果。 第二十一小节至第二十四小节右手要全部采用八度抓的技巧弹奏,左手基本采取小抓的技巧弹奏,只是在第二十四小节最后一拍要采取小抓接续刮奏的奏法。这几个小节在技巧方面难度并不大,弹奏重点是在速度以及强弱方面。第二十一小节和第二十二小节,虽然是每个音一拍,但速度要适当加快,和前面第十九小节、第二十小节相吻合。然后在第二十三小节,速度开始下降,进行到第二十四小节时,速度要比正常速度还要慢一些,突出音的质感。在力度上,按照渐强处理即可。 第七乐段第二十五小节至第三十一小节的弹奏,各小节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第二十五小节至第三十小节右手全部是双勾装饰密摇弹奏,左手基本是无名指打和拇指固定起止音下行刮奏的配合,打音和刮奏的时值各占一拍,要注意技巧之间转换的严密,不要出现声音上的空档,刮奏要按照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原则处理,还要保证左右手弹奏的一体性。 第三十一小节是全曲的结束小节,要弹奏得坚定有力,注意收势。 台风过去了,云散雨收,码头工人都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继续工作。第七乐段的主题旋律和第一乐段的完全一样,表现的是工人们劳动时的热情。但是,这时的人们思想上更为轻松,因为刚刚战胜了台风,斗志正旺,在劳动时就更显得干劲十足。所以这一部分比第一乐段显得更有气势,更加欢快。在处理时,要注意这一点细微的差别。但在第十一小节之后,旋律有了细微的变化。比起第一乐段来,此部分左手的伴奏上没有了出现在后半拍上的具有不稳定性质的抓弦,这是符合表现乐曲内容需要的。音与音之间和谐的配合,反映出码头上欢快的劳动气氛,反映出人们的幸福心情。结束时的刮奏,表示着大海的波浪也恢复了原来的节奏,柔和而甜蜜。这让人觉得好像大海也在为人类的不屈不挠的意志而由衷赞叹。落日把海面映得通红,工人们的身影在这一片光辉的色彩中,越来越显得高大,威武,顶天立地。乐曲在一片辉煌中结束。所以,在处理最后这一部分时,要注意音色的明亮和通透性。要体现出大海那宽广的胸怀,和劳动人民无限的智慧和勇气。
① 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本身为一个空气大漩涡,直径一般在200至1000公里。台风的中心为台风眼,半径多为5至30公里。台风眼的气压很低,风力很弱,狂风、暴雨均发生在台风眼之外。所以,在台风到来时,台风眼经过的地方就会出现两次狂风暴雨的袭击,并且两次之间会有一段时间的间隔。 ①日本的茶道也存在这种表现方式。比如,在非常安静的茶室内,故意用茶勺在茶罐上轻轻一击,产生清脆的声音,打破这种宁静。根据著名茶人利休的传人,茶道裏千家第15代家元千宗室的解释,这一击所产生的声音象征着樵夫深山伐木的斧凿之声,从而让人进一步从内心感受到宁静安谧的气氛,净化心灵,从而体会茶的真正内涵。从中国古典艺术到日本的茶道,都广泛存在着类似的艺术表现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