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按颤音弹奏。第六小节中的按颤音弹奏,此音的奏出需要按弦技巧和颤弦技巧的有机结合。首先利用按弦技巧奏出标准的4音,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颤弦技巧奏出以4音为主音的颤音。在演奏时,要注意按弦要领,首先把按音弹准,这是重要的基础,然后在保证按音音准前提下,进行标准的颤弦。这样就可以奏出标准规范的按颤音。对于基本功不够扎实的演奏者来说,最大的难度就是如何在颤弦的时候保证音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进行听力训练,使之具备随时感受出音高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颤弦基本功的训练。较好的听力可以保证在颤弦时随时感受按音音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较好的颤弦基本功保证手腕具有足够的颤弦力度,能够在按弦的基础上进行规范的颤弦。这两方面能力的获得没有更多的捷径可走,主要是依*不断的练习。如果初学者觉得这一部分实在有难度,可以利用臂动法颤弦,或者暂时取消颤弦而只弹奏按弦。虽然这样会导致效果不够理想或者有违原谱,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将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一两个较有难度的技巧上显然不够明智,也会导致效率低下。可以在整体上完成整首乐曲之后,再对具体的技术问题加以精雕细刻。暂时的忽略并不等于彻底放弃,并且,在演奏者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之后,技巧性难点的解决也会比较容易。 四是同音抹弹奏。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中的三个抹弦弹奏都是在2音上,要注意发挥食指小关节的作用,将抹音奏得既有跳跃性,又具有一定的内涵。还要注意发挥提腕在演奏中的作用,整体动作要优美大方轻松自如。第五至第七小节的弹奏指法为:抹花抹花抹托劈勾托花勾托。 第二乐段第八小节至第十三小节,各小节音型和弹奏方法注意事项基本相同,主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八度抓上滑音的弹奏。这里的主要问题除了要将音弹奏的优美之外,就是防止中指力度过大影响滑音细节的展现。具体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前面均已讲过,可参照。 二是下滑音的弹奏。此几小节中的下滑音均和前方相邻八度抓上滑音的弹奏相接,要在其上滑音的止音音位上进行上滑弦,防止二次运指。这里是整首乐曲很有韵味的一个部分,应该演奏得同醇酒一般芳香,回味绵长。具体的有关技术细节处理可参照前面相关部分的论述。 三是下滑音后续颤音的弹奏。此几小节中的颤音均为一般性颤音,按一般颤弦的弹奏要领处理,即可奏出效果明显的颤音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上滑弦技巧结束后,左手在为颤弦做准备而进行换弦时,应该在完成下滑音的基础之上。不能急于换弦,以防下滑音处理不到位。有的演奏者用花音取代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相邻弹奏,这种处理方法降低了演奏难度,也有较好的效果,但相对有些直白,不够古朴含蓄。 四是音色对比。此处是很有韵味的一个部分,要适当变化弹奏位置,突出音色、强弱的对比,使乐曲更加具有感染力。这一部分是逐渐下行的,在乐曲从高音往低音行进的过程中,弹奏位置要逐渐向有效发音弦段中点*近。在每一小节中间,滑弦部分可以在正常演奏位置弹奏,勾托则要“中弹”,以突出具有空间感的音乐效果。 乐曲的第三乐段、第四乐段和第五乐段,为全曲的第二部分。此部分过渡句结束后,便不断出现模进变化的节奏音型,并以欢快活泼的节奏推进旋律的不断发展,形象地描绘出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模进音型的压缩,速度加快,加上古筝各种技法的运用,描绘了渔舟*岸,岸上欢腾的场面。对称的、结构相同的乐句描绘出了动感的画面:渔船左右摇摆着,向江心慢慢划去,在视线中也越来越小。船上的渔夫开始撒网捕鱼。只见他手臂一甩,便有一团亮白色的东西逐渐扩大展开,撒向水面。渔网入水的时候,溅起一片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波光粼粼。渔夫开始收网,这时网中的鱼开始不断地跳动,网收得越紧,它们跳动得越厉害,水面再也不能保持平静,水花四溅,闪闪发光。收获颇丰的渔夫兴高采烈地唱起了歌谣,摇船返回岸边。小船离你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你的面前。当你想仔细看看这位渔家,和他攀谈两句时,轻柔细腻的滑音和持续颤音将你从画中带了出来。刚才眼前的绿草、蓝天、流水、渔船一切都已消失,剩下的依然是这幅褪色的古画,这使人不禁有些怅然若失。曲虽终,意犹在,含蓄的结尾意味深长,给人以足够的思考空间。 第三乐段是双手弹奏乐段。这一乐段根据弹奏技巧的不同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的主要弹奏方法是右手食指连抹左手托勾,另一部分的主要弹奏方法是右手食指连抹托勾左手食指上行刮奏。前半部分的右手食指连抹和左手托勾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是右手连抹技巧的正确运用。连抹音音色要纯净,这就要求演奏者在触弦时注意尽量做到假甲与筝弦的正面接触。这样可以使筝弦的振动合理化,有效减少由于假甲触弦角度不合适所产生的杂音。还要保证假甲具有一定的触弦角度,以使连抹音音色明亮为标准。如果角度太小,就会产生压弦现象,声音就会干瘪嘶哑,影响整体效果。在弹奏时,右手要保持搭桥状,在此基础上进行连抹弹奏。保持完美的手形,有助于弹奏技巧的规范化,对避免技术动作变形很有帮助。初学者要注意对连抹的节奏进行控制,使每一个音都具有正确的时值,不能出现节奏上的低级失误。连贯流畅,轻松飘逸,怡然自得,是对这里整体效果的主观要求。 二是左手托勾的弹奏。在演奏《渔舟唱晚》时,左手是不戴假甲的,用肉指弹奏出的音乐效果温柔敦厚,具有长者之风,正好与乐曲的风格相一致。左右手的配合,在统一的大前提下产生对比,音乐效果要好于单手弹奏。在演奏时,要注意左手托勾要领,左手应该保持端正姿势,具体的标准是,手背基本保持水平,整个左手手指自然弯曲成搭桥状,不要过度倾斜。运指要坚定有力,因为左手的声音会弱于右手,如果运指过于迟疑软弱,就会出现声音质量过低的现象。左手与右手的配合,节奏感要鲜明,弹奏动作要优美大方,充分发挥腕部的弹奏作用。 三是音色对比。要特别注意两手间的配合和弹奏位置的变化,突出音色对比。此处弹奏位置变化的基本规律是:右手第一组连抹,左手第一组托勾,要稍*近前岳山一些来弹奏,右手第二组连抹,左手第二组托勾要在中弹位置来弹奏;第三组要稍*近前岳山一些来弹奏,第四组要在中弹位置来弹奏。以此类推。这种对比,是为了造成一种暗示效果,推进整体气氛的发展。不同的音色,给人的感觉好像在一条小船上,船身随着水波自然地左摇右晃,通过“动”来衬托情绪上的平静。离前岳山的距离要依音乐效果的优劣来决定,以可以产生较明显的音色对比,音乐表现力强,音色浑厚优美为原则。右手的连抹距离前岳山不可过近,否则音色会不符合乐曲要求。 后半部分的右手食指连抹和左手的食指上行刮奏,主要注意左右手的交替穿插弹奏。所谓交替弹奏,是指此乐段左手的刮奏接右手的托奏,右手的勾奏又接左手的上行刮奏;所谓穿插弹奏,是指此乐段左手的刮奏完全穿插在右手的托勾弹奏之中。交替弹奏,要严密自然,不要有衔接停顿感;穿插弹奏,要注意掌握左右手弹奏的时值,左手刮奏的起音和右手托音及刮奏止音和勾音要对位。刮奏即将结束并且还未结束时,右手的连抹就要启动。因为这里的刮奏具有隐喻水的意象,水是没有间断的,所以在演奏时要比拟出这种特性。整体弹奏姿势应该优美,形成左右手的交*式,注意全身的协调动作,即:右手勾奏时悬手提腕,然后手掌下落,手掌根部交*压在结束刮奏的左手的手指部位;第一组左右手交替弹奏整个上身右摆,第二组左右手交替弹奏整个上身左摆。如是反复。此乐段的后两小节明显减慢弹奏速度,一定要注意。这两小节中的上滑音的弹奏,要按渐慢的弹奏速度,将起音、过渡音、止音的时值掌握好。此乐段音乐表现力强,音乐效果突出,给演奏者提供了很好的表现自己对乐曲意境理解的机会,演奏者应该重视起来。 第四乐段是连续的勾托劈花弹奏。此乐段的每小节都是右手先用中指和拇指进行勾托劈弹奏,然后用拇指弹奏下行花音。此乐段最后的快速弹奏具有一定难度,要从慢到快来练习,注意每一个音的细节处理,不能贪图速度而放松要求。此乐段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是强弱的处理。弹奏时要有力度,明显地弹奏出强弱音,要弹奏出恢宏的乐曲气势。 二是花音的弹奏。要弹得清晰明亮,连贯流畅,适当变化花指弹奏位置,进行音色对比。此处弹奏的基本规律是,每一组勾托劈花的弹奏,要变换一次弹奏位置。不过,在速度达到最快时,这种对比的意义就不是很大了,可以忽略。 三是速度的变化。第一遍慢起,大概在每小节30拍左右,然后适当加快。第二遍要在保证音乐效果的前提下将速度达到演奏者自身的极限。当然,这种速度的变化是逐渐进行的,是渐快而不是突快,速度的变化要自然和谐,不要生硬。要想在速度上有所突破,首先要从慢弹开始,根据熟练程度,逐渐加快。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 四是滑弦技巧的运用。快速弹奏中滑音的弹奏,应引起演奏者的足够重视。首先要避免花指触及正在进行滑弦的音,这样是为了防止出现回滑音性质的杂音。其次在快速弹奏时,要注意到滑音本身的组成部分已经有所改变。实际上,在速度最快的时候原本应该是下滑弦的弹奏就已经变成了点滑弦弹奏,对音高变化的要求也已经放宽。 五是腕部的利用。只有充分发挥腕部的弹奏作用,才可以获得较快的速度。在弹奏中,要充分发挥腕部的发力以及轴心作用,使整体弹奏既灵活有力,又节奏感鲜明。此部分还有一种处理方法,就是在高速弹奏时取消花指,其根本目的是防止花指触及正在进行滑弦的音而产生杂音。这种方法虽然有知难而退之嫌,但对于基本功不是很好的练习者还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第五乐段是尾声乐段。此乐段的左右手交替刮奏和优美抒情慢板弹奏,既突出了古筝的特有韵味,又展现了乐曲内容,甚至给人以视觉的冲击。此乐段的左右手交替上行刮奏,要奏出渔船即将*岸,岸边的清水在小船的冲击下流向岸边又返回撞向小船的情景和细水拍岸的美妙声响。要采取上行音阶递进刮奏交替奏法,直至最高音。最后以较快的右手拇指下行刮奏和紧接着的右手食指慢速上行刮奏结束左右手交替刮奏的弹奏,接着转入正常弹奏速度。这一乐段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连续下滑弦的弹奏。这一乐段出现了六个上滑音,弹奏时要注意滑弦要领,突出上滑音效果。弹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细节可参照前面有关部分。最后一个上滑音的弹奏,弹奏速度应放慢,为最后结束作铺垫,要特别加以注意。 二是弹奏位置的变化。要注意按规律不断变化弹弦位置,造成音色对比,防止音乐效果的单一枯燥乏味。 三是三连音的弹奏。要弹奏得轻柔美妙而含蓄,音值要准确。 四是变音下滑音的弹奏。上滑弦的速度要明显放慢,使下滑音的过渡音明显延长,营造一种余韵无穷的氛围。 五是节奏颤音的弹奏。要弹奏得轻柔含蓄,有一种全曲终止的预示。 六是八度抓的弹奏。此八度抓是全曲结束音,要弹得轻松美妙,力度要轻而音不虚,同时要注意全曲收势。 1 小提琴独奏曲的《渔舟唱晚》,在旋律上和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并不完全一样,有一定差距。 2 见《古文观止译注》(下册),56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 3 此为工尺谱的记谱。工尺谱约产生于隋唐时代,由一种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成。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使用者所用的记谱方式也不完全一样。一般常见的工尺谱用“上、尺、工、凡、六、五、乙”来依次记写七声。高八度则在各音旁加“イ”作标记。低八度除“六、五、乙”三音依次改为“合、四、一”之外,均以最末一划带撇以示区别。工尺谱记谱不够直观,很多音乐细节无法准确记载,目前基本已被淘汰。 4 见《论语·述而第七》。 5 下滑弦是古筝弹奏中的一种基本技巧,弹奏时左手向下方作滑弦运动,奏出的音为上滑音。 6 按滑弦是古筝弹奏中的一种综合弹奏技巧,左手先进行按弦,然后在按音的基础上进行滑弦,奏出的音为按滑音。 7 上滑弦是古筝弹奏中的一种基本技巧,弹奏时左手先按弦,获得一个固定的音,然后再将向上方作滑弦运动,奏出的音为下滑音。 8 一般情况下,拍前装饰性花音都会占用前方相邻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不过这并不是完全固定的。花指这一技巧本身就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演奏者对乐曲的不同处理方式,花音所占用的时值也可以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向前占拍”这一原则通常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