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中国筝乐的源流与风格
    点击数:1657    更新时间:2009/10/8 21:58:07    收藏此页

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源于秦而盛于唐;近几十年来,发展很快,流行之广,不逊唐时“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的盛况。

,又称为秦古筝。称为秦,是因为它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秦国(今陕西地区);称为古筝,就像七弦琴被称为古琴一样,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传到高丽、日本和越南以后,又演变成高丽的伽椰琴、日本的道和越南的十六弦琴,在音乐上各具特色。

《史记•李斯谏逐客书》有记:“夫击瓮叩缶、弹、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汉书.盐铁论》亦有记:“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鼓缶而已。”这说明在当时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乐器了。

但是,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在中国的发源地,即今之陕西地区,“真秦之声”的乐却几乎近于绝响。六十年代初,笔者曾赴陕西地区采风多时,耳闻目睹这个地区丰富多采的戏曲和民间音乐,在其他地区实为少见,正是“百戏杂陈”,大至秦腔、眉胡、线腔、碗碗腔,小至端公戏,陕北道情、说书,或西安鼓乐等,其间传统的惯用乐器均不为少,但唯独无或极少用;只有在榆林地区才用作为伴奏乐器,跟洋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现。民间的演奏者仅几位年长的银匠、木工等手艺人,一般都是采用大指和食指演奏,是比较原始的演奏方法。但可以把榆林小曲看作是秦的余绪。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东渐南移,跟当地的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结果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流派和风格. 传统的乐被分成南北两派,但仍可以作更进一步的较为细致的区分,诸如河南、山东、潮州、客家、浙江等。本文所介绍的只是汉民族乐的五个主要流派,并不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朝鲜族的伽耶琴和蒙古筝“雅托葛”。

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在东汉,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汴粱(即今之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间音乐“郑卫之音”,秦随着迁都流入河南,翻出了新声,如曹植有诗曰:“弹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他还写过:“笙声既设,瑟俱张”、“何以忘忧?弹酒歌”,从这些诗句里可见曹植对古筝艺术是很熟悉的,甚至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曹植是三国魏人,亦即今天的河南人,从他的咏诗中,或可稍窥河南的风貌。

河南,“奋逸响”,恰似河南人的性格和语言高亢粗犷,明朗谐趣。当然,这指的是一般风格。河南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和这一风格相当吻合的,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

河南的曲目可以说是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在其中作为重要的伴奏乐器出现,同时,也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过去,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易名为《高山流水》,这或许是抚今追昔,跟锺子期与俞伯牙结为知音的故事相联系吧!今天所保存下来的许多河南的传统曲目中,大量的就是这种扳头曲,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如《哭周瑜》、《叹颜回》和《苏武思乡>等都是.在河南曲子中,一些短小的曲牌在流传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一种有角色分工,可以上台表演的形式“小调由子”,今天它已成为一个很著名的剧种“河南曲剧”。小调曲子原来比较筒单,但后来,旋律发展了;在伴奏中地位重要,在演奏上也逐渐具备了它的个性,这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它在音乐上独有的美;给人以吸引力。

谈河南,人们很容易想到山东,因为这两个地区相邻.从语言到习俗有许多相近的地方。山东也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如〈<战国策•齐策〉有记:“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击筑、弹”,所以不少人称山东为齐。它的流传主要在包括郓城和鄄城在内的荷泽地区,这个地区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被人们誉为“琴之乡”,出过不少民间说唱和戏曲,民间器乐的演奏人才,美誉一直保留至今。在一百二十回本的《水浒》中,有关忠义堂上菊花会的描写,其中写道:“……且说,忠义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次坐,分头把盏。……马麟品筲,乐和唱曲燕青弹,各取其乐。”这一段文字的描写可以说是小说家的创作,但“品筲”、“唱曲”、“弹”这些名词的出现,恐怕不会不和当时社会的民间生活毫无联系的。而且书中所描写的首领宋江也正是郓城人,其中所唱之曲亦有很大可能即为今天的山东琴书。而今天所保留下来的许多山东曲就是出自山东琴书,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琴书的前奏出现的琴曲,跟河南板头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像〈汉宫秋月〉、《鸿雁捎书》等都是;另外,也有由山东琴书的唱腔和曲牌演变而来的,如《凤翔歌》、〈叠断桥〉就是。

总页数:1   1    

上一篇:古筝的流派   下一篇:古筝琴弦多久时间换为益?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