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音乐知识总汇
 
音乐常识及名词浅释(3)
    点击数:4136    更新时间:2009/10/27 21:02:27    收藏此页

【套曲】(Divertimento)包括若干乐曲或乐章的成套器乐曲或声乐曲,其中有主题的内在联系和联贯发展的关系。如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等。从广义上说,奏鸣曲、交响曲、组曲、康塔塔等均属之。

【前奏曲】(Prelude 英)一种单主题的中、小型器乐曲。源自十五、十六世纪某种乐曲前的引子,最初常为即兴演奏,有试奏乐器音准、活动手指及准备后边乐曲进入的作用。十七世纪开始成为结构完整的独立乐曲。全曲常基于一个有特点的音型,加以自由展开。十七——十八世纪上半叶常同其他乐曲联用,作为组曲的第一段或置于赋格、众赞歌之前作为序奏。自1839年肖邦作二十四首钢琴小品《前奏曲》起,不少作曲家均作有独立的钢琴前奏曲。又,十九世纪后,西洋歌剧、乐剧中的开场或幕前音乐亦有称作“前奏曲”者,其含义与上述独立体裁的前奏曲有所不同。

【浪漫曲】(Romance 英)泛指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小的器乐曲。①十一世纪前后指一种歌词用当代语文写成的世俗歌曲,以别于以拉丁文为歌词的宗教歌曲。十八世纪在德国指一种小型的叙事歌曲或抒情歌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起在俄国广泛流行,指一种抒情独唱曲,常由钢琴伴奏,其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亦较丰富;②十八世纪中叶起亦指一种旋律富于歌唱性的器乐曲,如贝多芬的两首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的浪漫曲。

【序曲】(Overture 英)乐曲体裁之一。原指歌剧、清唱剧等的开场音乐(见“歌剧音乐”部分)。十七、十八世纪的歌剧序曲,分“法国序曲”及“意大利序曲”两类。前者为复调风格,由慢板、快板、慢板三个段落组成,中段为赋格形式,末段较短;后者为主调风格,由快、慢、快三个段落组成,后世交响曲即由此演变而成。十九世纪以来,从贝多芬开始,作曲家常采用这种体裁写成独立的器乐曲,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并有标题,如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及柴可夫斯基的《1812 年序曲》等。

【叙事曲】(Ballata 法)十二、十三世纪指游吟诗人唱的一种歌曲,常伴以舞蹈。十三世纪后逐渐演变为只歌不舞的独唱曲。十四、十五世纪在法国、西班牙等地成为独唱曲的总称。至19 世纪则指钢琴伴奏的叙事性独唱曲,如舒伯特的《魔王》。之后,肖邦在钢琴曲创作中首次创用此名,如他的《g 小调叙事曲》,李斯特、勃拉姆斯等作曲家亦都采用此体裁创作了钢琴叙事曲。内容常富于叙事性、戏剧性,有的取材于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

【小步舞曲】(Menuet 法)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速度稍快、有力;十九世纪初,小步舞曲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取代。小步舞曲亦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大多为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声部写成,故称“三声中部”,沿袭至今。

【随想曲】(Capriccio 意)原指十七、十八世纪时一种复调风格的键盘乐曲。十九世纪以来,指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性器乐曲,如帕格尼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钢琴随想曲。某些随想曲与幻想曲并无严格区别,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此外,还有专供小提琴技巧练习的随想曲。

【狂想曲】(Rhapsodie 法)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段,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调,如李斯特的19 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幻想曲】(Fantasia 意)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十八世纪末叶起,成为独立的器乐曲。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均作有钢琴幻想曲。格林卡运用俄国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名为《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萨拉班德】(Sarabande 法)舞曲的一种。据传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初传入西班牙。由于情调热烈奔放而被教会禁止。十六世纪末传入法国后,逐渐演变为速度缓慢、音调庄重的舞曲,常用于贵族社会和舞剧中。其结构为二部曲式,节奏为三拍子;第二拍的音,时值较长而突出。十七世纪前半叶起,常见于德国古典组曲中固定舞曲的第三首。贝多芬在其《爱格蒙特》序曲中,成功地以萨拉班德舞曲象征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者的残暴形象。

【塔兰台拉】(Tanantella 意)原为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据传:被一种毒蜘蛛“塔兰图拉”(Tarantula)咬伤的人,必须剧烈跳舞始能解毒,塔兰台拉舞即起源于此说;另一说此舞因产生于塔兰多城(Taranto

而得名。其特点:速度极快,86 83 拍子,主要节奏型为连续不断的三

连音,结束前的速度更为迅急,情绪热烈。柴可夫斯基《意大利随想曲》第五段就是以塔兰台拉舞曲风格写的。罗西尼、格林卡、李斯特等都曾在他们的作品中采用了这一舞曲形式。

【探戈】(Tango 西)一种阿根廷双人舞。起源于非洲,传入阿根廷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后,用于社交舞会,其音乐近似古巴的“哈巴涅拉”舞曲,

但稍快,多切分音,42 44 拍子,旋律与伴奏常形成交错节奏,伴奏音

型通常为:

1920 年左右,音乐创作中开始引用探戈体裁和素材,在美洲和欧洲,尤为盛行。

【玛祖卡】(Mazurka 波)波兰民间的一种男女双人集体舞曲。其特点为:三拍子,重音变化无常,而以落在第二或第三拍子上最为常见,常用附点,如

情绪热烈,速度自中速至急速均可。玛祖卡自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于欧洲各地,十九世纪更为盛行。肖邦曾将此体裁加以发展,写有五十二首著名的《玛祖卡》钢琴曲。

【波洛涅兹】(Polonaise 法)名称取自法文的音译,也叫“波兰舞曲”。一种庄重、缓慢、具有贵族气息的三拍子舞曲,源于波兰民间。相传于1574年,在波兰克拉考城为亨利三世加冕典礼中,第一次用作队列行进的舞曲,此后,遂开始流行于宫廷、十七世纪后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十八世纪起普遍流行于欧洲各国。如肖邦曾采用此种体裁创作钢琴独奏曲十六首。波洛涅兹常由强拍开始,第一拍后半往往为同音反复,常用伴奏音型为■,结构多用复三部曲式,经常收束在第三拍上。

【圆舞曲】(Waltz 英)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民间舞曲,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八世纪后半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风行于欧洲各国。其特点:三拍子,节奏明显、轻快,旋律流畅、热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此种体裁,流传极广,种类繁多。有用于声乐的圆舞曲,有用于舞会的圆舞曲,有用于音乐会演奏的圆舞曲,甚至用作交响乐中的一个乐章。较为著名的圆舞曲如肖邦的钢琴小品《bE 大调华丽大圆舞曲》、《bA 大调大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等。

【夜曲】(Nocturne 英)原指一种流行于十八世纪西洋贵族社会中的器乐套曲,风格明快典雅,常在夜间露天演奏,与“小夜曲”类似。海顿、莫扎特都写过这类作品。十九世纪以来的夜曲多指钢琴小曲,通常具有宁静、沉思的抒情特色,常以分解和弦为伴奏,偶而也有合奏或声乐曲。肖邦写有十九首钢琴《夜曲》,李斯特和俄罗斯作曲家都写有多种体裁的夜曲。

【小夜曲】(Serenade 英)

指来源于中世纪游吟骑士夜晚歌唱的一种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通常用吉他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男声独唱。但后人创作的小夜曲不局限于男声独唱和拨弦乐器伴奏,如舒伯特的独唱《小夜曲》、古诺的独唱《小夜曲》等;

指十八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类似组曲类型的管弦乐套曲。通常由少数管弦乐器演奏,乐曲情绪大都是明快、爽朗或轻松、活泼,属室内乐体裁,如莫扎特的《G 大调弦乐小夜曲》。

【无穷动】(Moto perpetuo 意)一种器乐曲。从头至尾以同时值的音符(多为十六分音符)快速进行之乐曲。有一定的技巧要求。韦伯、帕格尼尼、门德尔松、施特劳斯等都有此类作品。马勒的《大地之歌》第二乐章的引子就具有“无穷动”的旋律特点。

【进行曲】(March 英)用于伴随步伐前进的音乐。常用于队列行进中,

有声乐曲,也有器乐曲。多用偶数拍子,如44 42 ,但也有三拍子的进

行曲,如瞿希贤《红军根据地大合唱》第六乐章中的“马队在前进”一段就

43 拍子的进行曲。这种音乐作品节奏鲜明、速度中等、轻重音交替整

齐,常为三部曲式结构,中段较为抒情,以取得与前后段的对比。进行曲体裁除独立运用外,也常用于歌剧、交响曲及奏鸣曲等大型音乐作品中,以增强赞颂、礼仪等的宏伟气氛,但亦有用于葬礼中者,如贝多芬、肖邦等人都写过著名的葬礼进行曲。

<
总页数:2   1  2    

上一篇:音乐常识及名词浅释(2)   下一篇:古典音乐——开启儿童生命整体的灵性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