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王天一大师《古筝名曲句句教》之《庆丰年》
    点击数:3943    更新时间:2009/9/16 23:45:11    收藏此页

      《庆丰年》是由赵玉斋先生创作的一首欢快热烈火爆喜庆气氛浓厚的古筝独奏曲目,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乐曲运用很多全新的技巧,形象地展现出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万众同心,喜庆丰年的极为热烈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它自1955年问世以来,即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深受国内外家和广大群众的喜爱。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庆丰年》取材于山东传统的“老八板”音调,以山东套曲《小溪流水》的旋律为基础,吸收了民间锣鼓的节奏,在原曲调的基础上拓宽了创作思路,极大地丰富了乐曲内容。在古筝的弹奏技巧上,赵玉斋大胆创新,使用了很多以前所没有使用过的全新弹奏技巧,使左手同右手一样在码右侧进行复杂的弹奏,这极大地强化了古筝的和声功能。在当时,这应该说是一种了不起的创举。由于加入了大量左手的弹奏技巧,使古筝的表现手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发掘了乐器本身所具有的潜力,使古筝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此曲创造性地运用了左手大抓、左手套抓、双手交替套抓、左手刮奏、和声刮等技巧,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也为以后的曲创作奠定了基础。
如同所有新生事物的发展历史一样,《庆丰年》的出现在当时也是颇具争议的。我国的艺术在历史上一向以追求达到某种意境为主要目的,即所谓的“诗情画意”。比如在我国绘画的历史上,很多作品都是追求一种意境,而相对忽视事物本来的客观面貌。在文学上,我们讲究“炼字”和“惜墨如金”,务必简洁,以一字传神,而相对忽视细节的描写和铺陈。在音乐上,我们也有类似的传统。相对于西方音乐,我们的传统音乐大多忽视和声的运用,追求以简洁的手法来表达意境。古筝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这种艺术思想,这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种认为在演奏古筝时左右手的分工应该明确的意见曾在一段时间里占有相当的地位。这种观点认为,古筝演奏左手居左颤按推揉,右手居右勾抹劈托,二者泾渭分明,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就是离经叛道。有的人甚至大声疾呼:“左手要是能弹,那脚也就能弹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筝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其强大的和声功能一直没有得到应用。而音乐中和声的作用极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和声就没有现代丰富多彩的音乐。于是古筝艺术也常常被人误解,有的人因此得出“古筝最简单”和“不值得为其耗费一生”的论调。《庆丰年》的出现,使古筝向着和声乐器的方向迈进了重要的一步。虽然现在看起来,它运用到的和声技巧比较简单,弹奏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但是在当时却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从无到有,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具有重大的意义。乐曲问世后,也曾经遭到过一些否定和批判,但它通过了实践的检验。这首乐曲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性作品。
《庆丰年》的意义,并不仅仅体现在使用左手参与弹奏上。在《弦索十三套》中的《将军令》一曲中,即有左手演奏的记载。在《庆丰年》之前的一些曲创作中,也出现过左手技巧的使用,但这些使用相对都比较简单。最重要的是,这些技巧并没有真正以体现古筝的和声功能为主。而《庆丰年》一曲开始真正把左手弹奏部分当作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古筝所具有的和声功能。在编配上,可以看出作者花费了一定的功夫,力求创作出古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作品。这首乐曲打破了原来古筝左右手界限分明的戒律,开创了古筝双手系统弹奏的先河,也给后来的古筝曲目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将这首乐曲赋予划时代的意义,并不算溢美之词。《庆丰年》一改古筝形象,一展古筝风采,为古筝艺术园地增添了一枝馨香的花朵。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庆丰年》的影响和推动下,一首首优秀古筝曲目相继推出。
《庆丰年》属D调曲目,应用D调来弹奏,二十一弦古筝定弦为倍低音1至倍高音1。但是使用G调来弹奏也具有可行性,有些版本的音像资料就是利用G调演奏的。
《庆丰年》可大致分为十个弹奏乐段。第一乐段,也是整首乐曲的第一部分,为散板。第二乐段由十五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十三小节构成,第四乐段由二十小节构成,第五乐段由二十三小节构成,第六乐段由二十四小节构成。这五个乐段构成了乐曲的第二部分——行板。第七乐段由三十九小节构成,第八乐段由三十一小节构成,第九乐段由二十四小节构成,第十乐段由十七小节构成。这几个乐段组成了乐曲的最后部分——快板。如果划分的更详细一些,还可以将第十乐段作为尾声部分独立出来。不过考虑到整体的速度、节奏和乐曲表现的情感内容,将第十乐段保留在第三部分比较合适,而不必另划出一个部分。
第一乐段散板部分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是弹奏速度以及强弱变化的掌握。一般来说,散板乐段的弹奏速度可以相对自由一些,这样有利于演奏者采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对乐曲加以演绎。整个乐段分前后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均要求在弹奏时以较慢速度起板,然后逐渐加快速度。在强弱上,要以较弱力度起音,然后逐渐加强。全曲开始的两个右手八度抓,是典型的轻弹慢起弹奏。要奏出稳重、饱满的音乐效果,从而带出恬静悠闲的感觉。这种感觉具有很明显的乡土气息,和现代喧嚣闹市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深受现代文化影响的演奏者来说,要把握这种感觉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起音要弱,但不能虚。要控制触弦的方向和角度,一方面防止杂音产生,另一方面保证弦的振动尽可能符合理论的振动模式,产生完美的乐音。开始的弹奏拨弦要果断,速度虽然较慢,但不能拖沓冗长。这里要给人一种恬静预示着热烈,悠闲企盼着喜庆的感觉,为后面加快速度烘托气氛打下基础。
二是套抓弹奏的力度。此乐段的套抓为左右手交替弹奏,要注意弹奏力度。总的要求是,左右手的套抓均要奏得扎实饱满坚定有力,两手的弹奏力度要一致,各个手指的具体弹奏细节也要一致,保证声音效果的统一。
三是套抓速度。左右手快速套抓交替弹奏是此乐段的弹奏难点,要弹奏得迅速敏捷,和弦准确,左右手交替无痕迹,浑然一体。快是由慢而来的,要想弹得快,声音质量高,首先得慢弹,把音位抓准抓熟,把腕部的启动功能和手指的抓奏功能训练出来,提高左右手配合弹奏水平。在这种基础上,逐渐加快弹奏速度,取后达到本曲要求的快弹速度。此处在弹奏过程中,要尽量放松两臂两腕和手指,要*腕部去带动手指快速抓弦,而不是*臂部带动手指弹奏。
四是演奏动作和演奏情感。演奏动作和情感要和音乐有机地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乐曲内容,展现喜庆丰年的热烈火爆欢天鼓地的场面。形同木偶,呆若木鸡,情曲相离,心手不一,是无论如何也弹不好此乐段的。
第一乐段进入正板后到此乐段结束,节奏为四分之二拍,基本上是连续的上行自然音阶弹奏,应该用连抹技巧来完成。应该注意,此处的弹奏与一般刮奏有一定区别,不要混淆。从理论上来说,连抹的节奏限定很严格,其中的每一个组成音都有自己的特定时值,必须根据乐谱来演奏;而刮奏相对自由,其中的组成音并没有加以严格的时值限定,可以根据演奏者对于乐曲的理解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处理。此部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和快速套抓弹奏的衔接。要在节奏上与前面保持一致,这样会有较好的一体感。另外,还应该注意拨弦时力度的掌握,不能与前面出现太大差异。衔接要严密自然,顺畅连贯,不要出现中断现象,尽量避免出现衔接痕迹。
二是连抹的弹奏。此处连抹在时值上有比较明确的要求,弹奏时要注意稳定性,不要忙乱,突出每一个音的效果。整体的音乐感觉要好,应该连贯流畅。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应该将食指稍立起来一些,这样会使假甲与弦的角度适当增大,在发力的时候,就会使弦产生较为合理的振动,奏出圆滑优美连贯流畅的音乐效果。不要挤压弦,避免干瘪嘶哑的效果和杂音的出现。
三是左右手连抹弹奏的衔接。此衔接属于左手弹奏部分重复右手弹奏,右手弹奏又部分重复左手弹奏的交替衔接。要注意衔接时间的掌握,交替要自然,衔接要紧凑。同时,在认弦时要准确,避免错音现象发生。
四是装饰琶音的弹奏。此乐段最后的装饰性琶音属于分解和弦,需要用左手来弹奏。要按快琶弦弹奏要领,将此琶音弹奏得明亮清脆,具有玻璃般的透明感。最后的5音为主音,在力度以及音色上要突出其主导地位。
第二乐段,出现了真正具有实际内容的旋律。此曲后面的内容,基本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所以这一乐段具有一定的主导性,在演奏时要注意领会。
第二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弹奏速度。此几小节的弹奏速度纳入正常行板,要保证节奏的规范化,不可忽快忽慢。一般来说,一首乐曲的节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果没有要求,是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的。前面的速度要延续到后面,所以在开始弹奏确定速度时就要比较细心,防止过快或者过慢。如果过快,后面也许就会有些比较复杂的部分难以处理,影响乐曲的完成程度;如果过慢,就会使乐曲的内容表现的不够充分,会让人感觉拖沓冗长。此部分的弹奏速度,控制在每分钟95拍至110拍比较合适。如果基本功过硬,可以适当加快速度,但不要超过每分钟120拍,否则会显得气氛太紧张,有悖于乐曲欢快的基调。
二是下滑弦的弹奏。此几小节中有三个上滑音,要注意按照下滑弦的弹奏要领,把上滑音效果弹奏出来。特别要注意同小节中的同音连续上滑音的弹奏,这需要连续运用下滑弦技巧,滑音要到位而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避免出现回滑音性质的杂音。整体上手法要娴熟,韵味要突出,效果要明显。
三是颤弦的弹奏。此几小节有三个颤音,使用一般的颤弦技巧来处理即可。弹奏时要注意掌握颤弦力度和颤动频率,既要弹奏出明显的颤音效果,又不要因为颤弦力度过大而弹奏成重颤音。
四是反复时的低八度弹奏。此处存在一个反复标记,在反复此段时要低八度弹奏。在低音区域的演奏应该注意保证音的质感,不要过于*近中弹位置。
第一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抹托托勾;第二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勾托;第三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第四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托托托托托勾;第五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抹抹抹托勾;第六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勾。
第二乐段第七小节至第十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连托的弹奏。第八小节中,第一拍音符需要使用连托技巧奏出,要注意力度的控制。此连托音应该圆滑连贯,考虑到后面存在重音,弹奏时要有一定的渐强趋势,这样与后面的衔接稳定自然。不过需要注意渐强的把握,过渡要圆滑,不能突然。此种渐强在曲谱上并没有标注,与一般渐强还有距离,需要注意。
二是重音的弹奏。第八小节连托之后有一个重音,此重音属于和弦音,需要使用套抓技巧奏出。参与抓弦的三指力度要一致,形成完美的和声效果,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加大力度,奏出重音。
三是左手连抹和右手八度抓的配合弹奏。左手第一个连抹要稍*近前岳山一些弹奏,以后的连抹要随着音的降低逐渐远离前岳山。连抹要弹奏得清脆明亮,连贯流畅,具有颗粒感,不要有粘滞的感觉。右手要弹奏得坚定有力,节奏感鲜明。左右手的弹奏要相互配合,衔接自然严密。
四是强弱关系的掌握。此处一般的规律是:左手的弹奏为强拍,右手的弹奏为弱拍。但是如果考虑到演奏者自身对乐曲的理解和处理,在强弱上完全可以适当的加以调整。可以渐强渐弱交替出现,这样可以避免整体音乐过于直白。
第三乐段基本上是左右手交替抓奏,它和第四乐段一起起到一种烘托气氛的作用,要注意在技巧相对较单一的弹奏中营造氛围。
第三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是相当典型的简单左右手交替抓奏。此处的弹奏方法和弹奏要求基本同第一乐段。对于水平较高的演奏者来说,还需要考虑整体音乐效果以及与后面部分的衔接问题。此几小节的弹奏要特别注意弹奏速度,一开始要慢起,然后逐渐加快。在反复之后,弹奏速度要更快,最后在第四小节将速度渐慢下来,恢复到正常弹奏速度。要奏得坚定有力,保证音的质感,抓弦要准确,尤其是左手的套抓,更是需要注意,不能错弦。
第三乐段第五小节至第十二小节,各小节的音型和弹奏方法基本一致,只是在音高上有所变化。这几小节需要突出比较鲜明的节奏感,基本上完全由左手来掌握控制,所以左手的弹奏任务比较重。左手部分的曲谱在每一小节都为连续的同音反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力度上的逐渐变化来增强节奏感。第一个音要稍弱一些,然后渐强,这样的力度变化比较自然和谐。也可以把这种处理方法看作是一个规律,一般的同音反复弹奏都可以照此处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时候也会出现相反的处理方式,即第一个音相当强,然后渐弱下来。音乐没有普遍适用的规律,任何所谓规律均具有相对性,不具备绝对的意义。此部分右手的弹奏要具备一定力度,奏出适当的强音效果。这几小节的弹奏要有气势,节奏感要鲜明,和弦效果要明显,左右手配合要协调,动作要优美自然,不要机械模仿。

--------------------------------------------------------------------------------

作者:小古筝迷 时间:2006-9-8 10:46:59


介绍的很详细,可惜太长了


--------------------------------------------------------------------------------

作者:命运 时间:2006-6-24 13:42:00


四是节奏处理。弹奏时,最后一小节在速度上是渐慢的,连抹音尾音的上滑音根据当时的速度来确定滑弦动作的快慢,滑音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时值比例要准确,突出上滑音音乐效果。最后一拍的自由反复要在渐慢的同时逐渐减轻弹奏力度,直至停止。
第七乐段可以看作是第二乐段主旋律的变奏乐段,节奏感更加鲜明,气氛也更加热烈,要注意把握。
第七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各小节的音型和弹奏方法完全相同,各小节均需用连抹和八度抓指法弹奏。此几小节在弹奏中要热情奔放,情绪激昂,速度逐渐加快。连抹要奏得连贯流畅,稍离开前岳山一些弹奏。连抹后和八度抓的衔接要严密紧凑,重音要加大弹奏力度,弹奏出明显的重音效果。
第七乐段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
第五小节的连托弹奏,要奏得热烈奔放,连贯流畅,一气呵成。第六小节右手和左手的套抓要奏得短促有力,节奏感要强。双手所奏之音要严格对位,成为一个和声体。
第七乐段第七小节至第十小节的弹奏,主要应注意右手和左手弹奏的配合。此几小节的双手弹奏属于右手弹奏旋律,左手套抓伴奏型的双手复合拨弦。这种类型的双手复合拨弦好掌握的方面是,双手同时同向运作,也就是说,右手和左手在每拍的开始同时弹奏,而且用力方向一致,比较顺手;不好掌握的方面是,右手运指两次,左手运指一次,右手基本弹奏单音,左手弹奏和弦。所以,要弹奏好这几小节,关键是要解决双手弹奏对位问题,即右手弹奏两个音和左手套抓一个和弦相对应,不可有错位现象出现。没有经过专门双手复合拨弦训练的演奏者,在开始弹奏这里时可能不太习惯,甚至会影响到进度,这都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把右手要弹的部分弹熟,再把左手要抓的音抓准,然后双手再合在一起弹奏。这样,问题就好解决一些。
此乐段第七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抓托托托勾;第八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托勾;第九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抹托;第十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连托抓。
第七乐段第十一小节至第十四小节的弹奏方法弹奏指法和本乐段第七小节至第十小节基本相同,可参照。
第七乐段第十五小节至第十九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套指的弹奏。此处的套指弹奏具有典型性,速度不快。在弹奏时,手指动作不应该过大,除了必须活动的手指和关节之外,其他部分不应该运动。
二是右手拇指连托的弹奏。要奏出重音,并且在重音奏出之后马上将力度减弱到一般的弹奏力度。整体连托要奏得连贯圆滑,优美流畅。
三是八度抓颤弦的弹奏。此颤弦需要以较大力度来弹奏,基本上接近重颤弦的弹奏力度,奏出明显的颤音效果。
第七乐段第二十小节至第二十五小节有个明显的特点,即每拍均用食指抹同度按音,拇指连托四个三十二分音符。弹奏此几小节应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
一是同度按弦的弹奏。要注意音准,注意力度,注意效果,按照同度按弦的技巧要领弹奏,注意前后的弹奏衔接。水平较高的演奏者还应该注意到,此处的同度按音比一般性的同度按音要更加具有滑音色彩,在处理时要适当把握。
二是短音符连托的弹奏。此处是四个三十二分连托的弹奏,弹奏时要迅速敏捷,通透性要好,应该充分发挥腕部的弹奏轴心作用,尽可能利用腕部的力量来弹奏。要奏得连贯流畅,清晰明亮,和同度按音的弹奏衔接要紧凑严密。
第七乐段第二十六小节至第三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右手套指指法的运用。要科学运用套指指法,抓后托劈要奏得扎实敏捷,抹托要奏得饱满灵活。
二是四个重音的弹奏。要加大八度抓弹奏力度,弹出重音效果。
三是左手四度小抓的弹奏。要抓得扎实有力,使余音延长,和右手的弹奏要协调起来。
第七乐段第三十一小节至三十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右手快速劈托抹托弹奏。要稍*近前岳山一些弹奏,音要饱满,并且具有明亮的色彩。
二是左手小抓的弹奏。要弹奏出重音效果,手指的动作要控制好,防止弹奏过程中手指之间产生碰撞,出现杂音。
三是左右手弹奏的配合。左右手的弹奏要协调,所奏之音要严格对应。
第七乐段第三十六小节至第四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重复弹奏。前三小节的重复弹奏要奏得扎实有力,双手配合要自如,余音要全部放开。
二是下行音阶型连托弹奏,要奏得连贯流畅,各音时值均等。
三是左手装饰音弹奏。要用连抹技巧,本音要用拇指托,连抹和托的衔接要自然严密,不要出现错弹现象。
第八乐段第一小节至第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右手托抹托指法的运用和抹托劈指法的运用。要根据乐曲要求,弹奏出强拍效果。要注意右手和左手的配合,右手的勾托,要和左手四音连抹两两相对位。也就是说,右手的勾和左手连抹中的前两音严格对位,右手的托和左手连抹中的后两音严格对位。此部分左手的弹奏全部是弱拍连抹,整体上的音量要小,但音的质量要高,不能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要运用左手腕部带动手指运动,体现出腕部的灵活性及其在弹奏中发挥的主动性。每一个连抹弹奏前,左手腕要带动手指稍稍扬起,然后再轻轻放下,使连抹弦有一种起伏的感觉。
第八乐段第六小节至第八小节的弹奏,右手食指连抹弹奏要注意和上一节左手连抹弹奏紧密衔接,要自然连贯,紧凑严密,没有痕迹。还要注意左手套抓和右手连抹的衔接以及右手套抓和左手套抓的衔接。
第八乐段第九小节至第十一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弱起渐强的弹奏。第九小节整体弹奏要弱起渐强,要注意表现出由弱渐强的音乐效果。开始的弱起要弱而不虚,然后逐渐加大弹奏力度,突出明显的渐强音乐效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渐强的过程,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演奏者要注意。
二是颤弦的弹奏。此几小节中有两处颤音,弹奏时要注意颤弦要领,弹奏出明显的颤音效果。
三是连托的弹奏。要弹奏得连贯流畅,富有深度,各音时值准确。
第八乐段第十二小节至第十五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右手的勾托弹奏。弹奏时要注意力度,音要弹得饱满。
二是左手的连抹弹奏。连抹音要连贯流畅,时值要准确,尾音力度要适中,防止余音过强。
三是弹奏的衔接。右手的弹奏和左手的弹奏衔接要严密,右手和左手的交替要自然。
第八乐段第十六小节至第十八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两个具体问题。
一是六连音的弹奏。此六连音用右手食指连抹的指法弹奏,时值为一拍。各音时值要平均,并要注意连贯性和流畅性。不能因为过多考虑连音的时值问题而失去一气呵成的效果。
二是针对拇指托音的揉弦。要坚持能揉则揉的弹奏原则,揉弦的处理要细腻。这样可以增加乐曲的柔和程度,突出音乐效果。
此乐段第十八小节右手弹奏指法为:抹托勾托。
第八乐段第十九小节至第二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有以下一些。第十九小节至第二十二小节的音型和弹奏方法及要求,与本乐段第十二小节至第十五小节完全相同,可参照。第二十三小节和第二十四小节的弹奏要有力度,有气势,节奏感要鲜明。此两小节完全用食指连抹指法来弹奏。在弹奏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渐强倾向,这样效果会更好。
第八乐段第二十五小节至第三十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左手和右手八度抓的交替弹奏。双手弹奏力度要一致,双手抓弦位置距离要合适,不要过远。对于一般演奏者来说距离二公分左右比较合适。如果演奏者年龄比较小,也可以根据手的大小适当调整两手的距离。
二是左右手拇指连托弹奏的配合。左右手连托要有力度,具有明亮的色彩,各音要严格对位,奏出和谐的效果。
三是左右手套抓的弹奏。抓弦要坚定有力,准确无误,左右手弹奏的衔接要严密紧凑。
第九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十九小节的各小节音型和弹奏方法完全相同,全部是右手小抓弹奏和柱音弹奏的结合。要注意小抓、三勾弹奏要领和柱音弹奏要领,注意弹奏出重音,注意小抓弹奏和柱音弹奏的紧密结合以及三勾弹奏和柱音弹奏的紧密结合,使整个弹奏融为一体。
第九乐段第二十小节至第二十四小节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六连音和五连音的弹奏。要将各音时值弹准确,要弹得流畅自然,圆滑连贯,突出连音音乐效果。
二是食指连抹和拇指连托、拇指连托和食指连抹弹奏的衔接。要衔接得严密自然,无明显痕迹。
三是左右手套抓的弹奏。要弹奏得坚定有力,时值节奏准确,相互衔接紧凑严密。
第十乐段第一小节至第四小节是典型的右手连抹和左手连抹交替弹奏段落。弹奏时要由弱到强,弹弦位置由左及右。要弹奏得连贯流畅,衔接得严密自然。
第十乐段第五小节至第九小节是典型的双手套抓交替弹奏段落。弹奏时要注意左右手弹奏的配合,注意双手弹奏力度的一致,注意抓弦的准确,不要碰响邻弦,以免出现杂音。
第十乐段第十小节至全曲结束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两个五连音和两个六连音的弹奏。五连音、六连音及相连的重音均需用连抹指法弹奏。注意每个音时值的准确,注意和重音弹奏的衔接。
二是和声六连音及和声七连音的弹奏。要注意双指弹奏力度的一致和双指弹奏的准确,注意各音时值的准确,双指所弹各音要严格对位,奏出和声效果。此和声六连音及和声七连音应采取连劈连勾的弹奏指法来弹奏,也可使用连劈连抹的弹奏指法来弹奏。采用连劈连勾指法,用食指捏住拇指假甲根部,拇指和中指同时连劈连勾。
三是注意左右手套抓的配合弹奏。
最后,注意全曲收势。


--------------------------------------------------------------------------------

作者:命运 时间:2006-6-24 13:41:33


第三乐段第十三小节的弹奏,要特别注意和上一小节的弹奏衔接好。因为都是左手弹奏,在转换时也许会有一点不适应。尤其是对于基本功不够过硬的演奏者来说,这里比较容易出现问题。左手的连抹要稍远离前岳山一些弹奏,力度不要太大,具有渐强的趋势。右手的弹奏要注意和左手的弹奏衔接好,右手的自身弹奏也要注意配合,食指抹的弹奏和八度抓的弹奏要顺畅自然。
第四乐段第一小节至第五小节,各小节音型和弹奏方法基本一致。这几小节右手的弹奏均用套指方法进行,即每小节均用勾托劈加抹托指法来弹奏。左手除了正常揉弦外,有一处需要颤弦,要加以注意。这几小节的弹奏还要注意把握住乐曲正常的强弱关系,突出节奏感。

总页数:2   1  2    

上一篇:《高山流水》全解   下一篇:王天一《古筝名曲句句教》之《战台风》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