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古筝资讯
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全本音乐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
点击数:2279 更新时间:2009/12/21 12:28:30
收藏此页
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全本音乐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音乐学院举行
11月14日下午14时30分,由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全本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
古筝
演奏
家林玲教授与中央音乐学院三弦
演奏
家谈龙建教授、琵琶
演奏
家张强教授、二胡
演奏
家薛克教授一同精致严谨地演绎了这部经典的传世之作。
音乐会由著名乐界理论家、评论家乔建中教授主持,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宋飞、众多音乐界的专家学者出席并与广大弦索乐爱好者倾心聆听了超过三小时的全本
演奏
,这是近现代民族器乐
演奏
史上和璧隋珠般屈指可数的一次古谱《弦索十三套》全本的公开
演奏
。其中,《合欢令》、《将军令》、《琴音板》、《清音串》;《月儿高》、《普庵咒》、《海青》、《阳关三叠》、《松青夜游》等,如同一幕幕19世纪的宫廷音画,栩栩如生的感染了每一位热情的观众!
《弦索备考》是除了古琴谱以外,迄今为止中国音乐史上记录最为详尽和完整的一部弦索乐乐谱。现存的《弦索备考》是1814年的工尺谱抄本,由十九世纪初清代蒙族文人荣斋等人所编缀。自从《弦索备考》被发现以来,就备受学术界的关注,许多民族音乐学家都曾涉足这一曲谱的研究。2004年3月,中国音乐学院林玲教授与中央音乐学院谈龙建、张强、薛克三位专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共同勇敢地开始了《弦索备考》的探讨、研究、试奏。在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四位艺术家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艺术学养,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弦索备考》的挖掘和整理中,并在课堂中将《弦索备考》作为教材运用于教学实践,使学生们亲身体验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无比丰厚的内涵。
本场音乐会是近代器乐
演奏
史以来最为严谨、完整、精湛的一次音乐音响实践,全本十三套作品近三小时的
演奏
在客观地遵从乐谱
演奏
信息、音乐艺术风格的阶段性认知的同时,将音乐的活体传承发展开来,从源头上对“文献”的存在意义加以肯定,联结着民族器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承载着珍贵的文化精神价值遗产的《弦索备考》重现其生命力。
音乐会结束后当晚,由乔建中教授和赵塔里木院长共同支持召开了“清代古谱《弦索备考》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近40位专家学者、外国友人及弦索乐爱好者齐聚一堂,就清代古谱《弦索备考》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发表意见和建议。
研讨会上,共有19位专家相继发言。赵塔里木院长首先做了关于“我院重点学科科研项目——《弦索备考》的研究背景、现状和展望”的发言,赵院长指出《弦索备考》蕴藏着不可估量的学术资源,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演变和表演理论的研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热切地期望专家学者共同发现和挖掘这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惊喜,让它成为可以回报历史和社会的宝贵遗产。
《弦索十三套》译谱者之一简其华老先生80高龄,作了“关于《弦索十三套》复原工作和未来发展建议”的学术发言;
南京艺术学院伍国栋教授对于“北弦索与南丝竹”学术议题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上海音乐学院肖梅教授谈到乐器复古、原真
演奏
与古谱复原所具有的实践意义;天津音乐学院唐朴林教授极其激动,高度赞赏了音乐会和不可估量的国乐意义;中央音乐学院陈泽民教授赞成并建议使用原真乐器
演奏
古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薛艺兵教授高度赞扬了林玲教授对学科建设的带头作用;林玲教授作为《弦索备考》科研课题带头人简明扼要地介绍、回顾并展望了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拓展意义,从
演奏
家实践的角度阐述表演学科之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利弊,她提出既要客观深入文献,又要活用于指导音响复原的实践,辩证地将音乐固态文献与活体音响比较和研究,尽可能地挖掘其内涵、保存其价值,以更好的继承这部博大精深的音乐历史文物,促进民族器乐文化的纵深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张振涛所长对音乐会生动感人的古乐和乐会上庄重的仪式感表示赞赏。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傅明鉴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王子初教授、中央音乐学院何振京教授、中国音乐学院修海林教授等均做了诚恳而富于建设性的讲话。
中央音乐学院汪毓和教授认为,与1986年的音乐会相比,这场音乐会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是建立在对文献的挖掘和研究基础上的,四位
演奏
家推动了这一课题的发展,对各乐种相互之间的影响和继承值得投入更多的关注,民族器乐的发展应该着眼于实际
演奏
,鼓励从独奏、重奏到合奏,从小型到大型作品的正确发展方向。
芬中友好协会主席Veli Rosenberg先生坚信没有传统的基础是不利于现代文化创作的,只要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可以被各民族各国所理解。
中国音乐学院王范地教授中肯地感谢课题项目组唤醒了民族的历史,进一步明确了“过去怎么样,现在在哪里,我们要到那里去”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以及音乐二度创作的重要性,音乐表现应该以
演奏
技巧为基础而非训练目的,要抓住音乐所表现的传统文化内涵等后续研究课题方向的建议。
研讨会在两个多小时的踊跃发言和讨论中圆满落下帷幕。
总页数:
1
1
上一篇:
经典民乐奏响中华剧院 岁末用音乐迎新年
下一篇:
免费学艺术——成都市部分免费艺术培训服务热线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