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筝资讯 |
|
 |
信息搜索 |
|
|
|
|
|
|
|
|
怎样培养幼儿学古筝兴趣 | 点击数:1808 更新时间:2010/10/2 18:22:06 收藏此页 |
|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学习古筝的人越来越多,在其中,幼儿占的比例最多。由于幼儿的年龄偏小,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开始由于新奇、有趣想学,但过一段时间兴趣下降就不想学了,所以怎样培养学生对古筝的兴趣,就成了一个较深刻的问题了。幼儿的形象记忆胜过抽象记忆把那些枯燥的语言、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孩子喜欢听的、形象的、具体的语言,以此创设愉快、轻松的环境。要注意的问题编成顺口溜来帮助幼儿记忆和激发幼儿学习古筝的兴趣。把单纯的教学表演化,生动化,把枯涩概念优美化,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来培养幼儿学古筝的兴趣。让孩子在弹琴的同时要唱谱,不仅对音高、音准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增添孩子学习古筝的乐趣。要给孩子一些鼓励,让孩子拥有一些自豪感、荣誉感,老师和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学习,让他们觉得学琴是一件快乐的事,让他们对学习古筝保持兴趣。把古筝学好。 关键词:幼儿 古筝 兴趣
古筝是我国比较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有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在古代就曾经有人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坐客满都不语,一行哀雁是三声”的生动诗句描绘了古筝的演艺艺术达到令人神驰的境地。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业余音乐活动的蓬勃发展,古筝作为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一它甜润优美的音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习筝的人约有200万,在这些人中,幼儿占的比例是最多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幼儿的年龄偏小,他们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以无意注意为主,,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学生往往由于新奇,有趣,想学,但过一段时间他们就发现古筝并不像想像中的那样有趣,慢慢的对古筝的兴趣就下降了,就不想学了。因此,怎样培养学生学古筝的兴趣就成了一个深刻的问题。 一、由感性认识激发幼儿对古筝的兴趣 (一)在琳琅满目的乐器中,怎样让孩子对古筝产生兴趣呢?由于孩子具体模仿的特点,所以早期可以播放一些古筝演奏的视频和音乐,让孩子在观看的时候产生模仿心理。孩子看后对古筝产生好奇心,这时在抓住幼儿对好奇的事物注意力比较集中这一特点对孩子进行古筝基础教育,完成从好奇心到兴趣的转变,让孩子打心里想学古筝,喜欢古筝。 (二)幼儿对古筝产生兴趣后就要考虑怎样保持对古筝的兴趣了, 由于幼儿的年龄偏小,对古筝的新鲜度会随着学筝的难易的改变而改变,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来教育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他们保持一开始对古筝的兴趣。 1、在教学的开始教授基本功的时候,我们就应用他们的形象记忆胜过抽象记忆把那些枯燥的语言、抽象的概念转化成孩子喜欢听的、形象的、具体的语言,以此创设愉快、轻松的环境。例如在教弹筝手型的这一方面,我是这样告诉孩子的:我们的小手像一座弯弯的桥,我们知道桥是很平滑的,而且桥面上不能有漏洞,要不然汽车和行人就要掉下去的。那么在幼儿练习的过程当中,我就可以这样说:小心,汽车要掉下去了,来提醒手指不要张开;哇!这座桥高低不平好难开呀,来提醒手指的关节突出来了,不够圆滑、不够放松等等。这样孩子就不会从老师口中听到:“这样不对,这是错的”等字眼,也会觉得学古筝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这样使幼儿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就有了学习的愿望和动力。 2、要根据幼儿体能的特点,特别注意不要让幼儿保持演奏姿势的时间过长。要在教学中将视唱、听音练习、指法等内容穿插进行。其次,古筝的演奏姿势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古筝学习和进步而幼儿的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演奏姿势并使其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否则教师演奏的丝毫偏差都会影响幼儿的学习和进步。此外,由于幼儿控制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往往注意到这个问题又会忽略另一个问题。这时教师可以编一些好听的儿歌或顺口溜来帮助孩子注意坐姿。如:可以将演奏姿势所要注意的问题编成顺口溜:“身体松,腰挺直,要坐正,头偏低,身右侧,与梁齐,与筝距离要注意”,不仅有利于幼儿记忆,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学筝的兴趣。 3、在练习基本功的时候尽量避免追求纯机械的手指运动,应注意用美的旋律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幼儿初学琴时,都想尽快在琴上弹出些小曲来,抓住这一心理,结合练习曲,教会学生演奏几首优美动听而且简单的小曲,极大的激发他们的热情,培养兴趣。只有把单纯的教学表演化,生动化,把枯涩概念优美化,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才能使有吸引力,才能培养幼儿学古筝的兴趣,学好古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对喜欢古筝,培养对古筝的兴趣。 4、很多孩子可能古筝弹的不错,可是一唱歌就容易跑调、音唱不准,最后连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五音不全、音乐素质差。其实这也并非就是音乐素质问题。现在的孩子为何觉得学琴那么苦,有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只讲技术而不讲学琴的乐趣。所以要想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也要在唱功上下功夫。但并不是所有的少年儿童一教就能唱准,这与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密切相关的。当孩子唱不准时老师应当鼓励孩子先哼唱,然后再用真声或假声唱,这样远比直接去唱要容易得多。还可以要求孩子在弹琴的同时唱谱,这不仅对音高和音准的训练大有帮助,也有利于乐谱的记忆,更开发了儿童的唱功和增添他们学习古筝的兴趣。 二、用成功激发幼儿对古筝的兴趣 (一)、成就动机是指个人追求成就、希望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也可以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在幼儿早期,成就动机已开始萌芽,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教育孩子。 (1)、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断获得由习得、掌握弹奏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所带来的成功的体验,从而,逐渐将潜在的动机转化为对古筝学习的长期兴趣,期望在随后的学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 (2)、在幼儿时期,他们对教师特别崇敬,许多幼儿学筝可能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赞扬。有时教师的表扬和物质上的鼓励,也能让孩子在学习古筝中感到快乐。因此,在幼儿的古筝教学中,教师对学筝的幼儿要注意多用表扬或肯定的态度进行教学,同时要减少和尽量避免用训斥或否定的态度来教学,给予幼儿情绪最大程度上的满足。 (3)、幼儿具有很强的表演欲望,他们希望自己能在众人眼中成为焦点。所以,教师应该给幼儿多一些上台表演的机会。当学生在台上表演完时,听到台下观众给予的掌声,会让孩子拥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4)、在古筝学习的过程中,幼儿总会遇到许多困难,产生各种需要。我们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如有的孩子接受能力较强、又能自觉学习,他们需要的只是鼓励、支持和表扬。而有些幼儿,他们则需要老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如在学习《北京的金山上》,我先让他们熟悉音乐,感知音乐中的节奏、快慢、强弱以及古筝艺术活动中的一些特殊符号,让他们观看老师演奏,然后,我让他们站在我的身边,一句句地分析、讲解,让他们自己尝试学习、弹奏。 (二)、幼儿的心目中,教师往往是很严肃的,不敢与教师交流,即使有了问题,他们也不敢提出来。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角色应有所转化。教师平时应多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在开心的时候与他分享快乐;在他伤心的时候,尽量和他沟通,帮他排忧解难。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多和学生谈谈他们喜欢的话题,慢慢得让学生喜欢你,把你当成一名好朋友。这样,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就会勇敢的向你提出来。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师生共学互进的效果。这样就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对弹筝过程的直接兴趣。 三、用想象激发幼儿对古筝的兴趣 (一)、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所以要培养孩子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而在古筝演奏中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其过程本身就是—个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但是,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发挥空间的作用,同一首乐曲对于不同的演奏者,由于各自的知识水平、音乐视角不同,他们的表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和韵味。为此,在乐曲教学过程中,就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要让学生成为复制品。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反映幼儿生活小乐曲,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让他们发挥想像力,创造力,让他们表现自己独特的风味和韵味,然后对正确的东西再加以肯定和表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对古筝的兴趣,提高幼儿古筝演奏的表现力。 (二)、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而古筝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是抽象的。但是,每部作品却又是在表现作者的内心感受,有表现欢快的,有表现忧伤的。所以,教师在培养他们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这样就不会让孩子感觉到枯燥,能保持对古筝的兴趣。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能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高孩子对音乐的表现力、对作品的分析鉴定能力。 (三)孩子在学琴的过程中有表现的自由,他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大胆地抒发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能通过演奏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和活动空间,鼓励每个幼儿自由创造。因此在活动中,我有时就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如什么是强音,什么是弱音,让幼儿自己弹弹、拨拨、敲敲、唱唱,由于幼儿是自己操作、探索的,因此演唱和弹奏就能很容易地表现出来。这时老师对此应该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表现的乐趣,提高对古筝学习的兴趣。 (四)、幼儿的创新创业能力要从小培养,这种创新能力也是培养幼儿学琴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并引导孩子们“异想天开”。如: (1)、鼓励孩子提问题。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和教师不论能否答出,都应给予回答和表扬。因为提问本身就锻炼了思维敏锐能力。 (2)、启发孩子独立思考。孩子独立思考多了,就会给创造力的开发带来生机与活力。 (3)、提倡多向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孩子标新立异,会激发孩子创新的灵感。 这样不仅使幼儿的潜力得到了开发与培养,也能激发幼儿的自信,提高幼儿对古筝的兴趣。 (五)、除此之外还要让幼儿生活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幼儿的艺术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因此,我们创设良好的富有艺术气息的环境,让幼儿生活在艺术的氛围中:拉琴的小蚂蚁、花朵组合成的音符、小朋友坐在花上愉悦的吹奏、活泼可爱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一串串美丽的吊饰……美无处不在,幼儿在这艺术环境中感受着喜悦、欢欣,情绪积极,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情感,他们愿意去感受生活,感受音乐,感受古筝艺术中的美,并且积极地去体验美、表现美。让孩子认为古筝学习是最棒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幼儿学习古筝的兴趣。 四、用与孩子共同学习来激发幼儿对古筝的兴趣 古筝的学习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才能达到目的。古筝演奏又是一门艺术,有着无比的艺术感染力,孩子在练琴的过程中,自然的会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并建立对美的理想的追求,也有利于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但怎样辅导孩子练琴,在练琴时培养孩子对古筝的兴趣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老师教得再好,学生不练琴仍然等于零。而此时家长也是其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有人讲:孩子学琴,等于大人在学琴。此话并不过分。很多家长都不懂音乐。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家长若没一滴水,试问又怎能辅导孩子练琴呢?所以小孩学琴时大人也要跟着一起学,而且还得认真学。这样才能正确领会老师的教学要求、方法、步骤,才能‘罩’得住他们。否则等孩子学琴的新鲜劲过了时,家长就无法收场。家长平时也要学点儿童心理学、教育学、音乐教学法等,这会给孩子和自己带来很多的好处。另外,孩子在练习时不能养成坏习惯。“不怕慢,就怕错。”因为一旦练错了比不练还糟糕,不练琴就无法进步,但练错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去改。因此孩子学琴一定要方法对、路子正,找个好老师。 悠扬的音乐,充满震撼力的旋律能给人诉之不尽的美感,所以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熏陶的环境,让孩子学会聆听、学会唱歌、学会欣赏。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和听觉的艺术。家长应从小让孩子多听、多唱,鼓励孩子边听边哼唱,另外,家长自身不断提高音乐修养,或和孩子一起欣赏音乐。例如:电视上播放古筝独奏曲《秦桑曲》,就应当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去欣赏,让她自身感受震撼人心的强音和悲伤哀婉的旋律,这无疑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和兴趣。另外,从心理上也要唤起她学习的期待:在平时的练琴中,也要让她感觉学琴并不是特别困难,只要你付出了努力就能弹得好,你会弹琴,在班级里就会受欢迎,老师就常识你,好好也会因你会弹琴而自豪,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少给他们一些批评,这些也都容易使孩子产生学琴的期待,从而提高孩子对古筝的兴趣。 五、总结 总之,古筝的幼儿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的接受这一乐器,培养幼儿对弹筝过程的直接兴趣。让学生爱上古筝,喜欢古筝,弹好古筝。 | 总页数:1 1 |  |
| 上一篇:我市免费开展潮乐古筝培训 下一篇:南京郑和小学的小学生个个都会弹古筝 澳洲17位校长学古筝 |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