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在扬州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不仅要弘扬深厚的传统文化,更要打造一批有“底气”的新名片。文化博览城,是扬州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是扬州文化产业的一个巨大的“龙头”,是扬州文化产业这张“新名片”上最夺目的文字。
文博城巧用市场手段
案例:马可·波罗纪念馆小镇建设
扬州文化博览城,是一个大的文化容器,是一项需要世代细心经营的系统工程。
“到2020年,扬州将建成109座文博项目。”市文化博览城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洪军称,“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足够的底气,打造文博城,扬州的文化底蕴得天独厚。”
洪军表示,建设和运营、管理好文化博览城是相辅相成的。
光建设,不运营、管理,无疑会增加政府的负担,成为一大包袱。关键在于如何在社会公益性和市场化之间寻找到一个恰当的结合点。
“文博城是一项社会公益项目,但是不排除运用市场的手段来运营。”洪军举例说,比如马可·波罗纪念馆,纪念馆和广场由政府来做,周边规划两个小镇——扬州古典小镇和威尼斯小镇,由市场来做。市场开放要符合我们的整体要求。而淮扬菜博物馆也准备进行市场化运作。
新兴科技融入传统文化
案例:笛莎将动漫与玩具结合
文化产业,是一大活跃的生产力量,动漫正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生力军。在苏南地区,动漫已经成了最为蓬勃的朝阳产业。相比较而言,扬州的动漫起步较晚。
今年5月5日,扬州市动漫创意行业协会正式成立。11家理事单位成为扬州动漫行业的“先行者”。而且,动漫和扬州传统行业——玩具制造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笛莎玩具已经发展成为扬州市动漫创意行业协会的领头人。几年前,公司制作了40集动画片《笛莎》,在中国教育、上海炫动等儿童电视台滚动播出。借助动漫东风,笛莎玩具的知名度迅速升温,现在已经在国内拥有几十家连锁店,1万多名忠实会员。如今,《笛莎》第二季40集动画片也已进入了筹拍阶段。
金字招牌嫁接现代产业
案例:扬子江运作竹西公园
每年都有很多剧组来扬州选景,其中不乏《红楼梦》、《还珠格格》这样的顶尖制作团队。但是,由于没有影视基地,呈现出一种脱节的状态。
扬州名园竹西公园成了一块试金石,央视戏曲频道将在此建立影视拍摄基地。从中牵线搭桥的,是扬州扬子江音像公司。
将来,来自全国的剧种都会来到扬州拍摄,扬州美景将出现在各种戏曲电视剧中。同时,演员的到来,也会带动周围的三产消费。竹西公园,将成为扬州“横店”。
扬州文化的金字招牌很多,只有通过这样的整合才能使其更加“耀眼”。
收获“金钟奖”,也将有助于扩大扬州“古筝之乡”的影响力。扬州雅韵琴筝公司总经理刘成说,扬州的古筝企业众多,“金钟奖”落户扬州,世界上的古筝名家都会来扬献艺,这给扬州古筝企业提供了一次接轨国际的良机。实习生郭磊 记者 桂国 王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