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网站首页
培训中心
古筝资讯
古筝产品
古筝教学成果
学员风采
古筝曲集锦
古筝资料
联系我们
古筝资讯
古筝资料总汇
玉莲及古筝名家照
古筝资讯
古筝乐谱
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中央音乐学院考级筝谱
王中山资料
古筝教程
古筝名家简介
古筝论文
学筝指南
音乐知识总汇
古筝美文
贵阳古筝班招生信息
艺术高考专栏
博雅轩
古筝问题解答
新筝课堂
古筝考级
小红花公示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请选择-
产品
新闻
首页
新闻中心
学筝指南
浅谈儿童古筝教学
点击数:3016 更新时间:2011/2/23 19:04:20
收藏此页
器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美国音乐家詹姆士穆塞尔曾经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过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实施器乐教学,既能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其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儿童的音乐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同时出有效地发挥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能力。
古筝
是民族音乐的瑰宝,至今已有两干多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已广泛流传于民间。由于它形制古朴典雅,声音优美动听,因而深受家长和儿童的喜爱和欢迎。而引导儿童学习
古筝
,激发儿童学习
古筝
的热情和渴望,对培养儿童热爱民族音乐、充分感知中国
筝
文化的丰厚底蕴、提高他们音乐素质和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有着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使儿童正确地步入
古筝
艺术的殿堂?我结合这几年
古筝
教学的实践,归结成以下四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
一、以琴激趣,点燃孩子们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小提琴家梅纽因曾说过: “教学习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路上探索。”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兴趣是人类潜能的“原动力”。 在教学伊始,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
古筝
充满丁极强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思想不集中,这时如教师采取——味的强压、批评,其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而却应该分析:儿童的心理及生理正处在发展阶段,有时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意志不够坚定,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彻底,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我们应抓住儿童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事物上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即以音乐基础教育为主体,以兴趣培养为依托来进行
古筝
教学活动。事实证明,当学生对
古筝
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
古筝
的积极性就会表现出来,这时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会有一种自发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热情。正是这种“热情”鼓舞着孩子们主动且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
古筝
是一种负担。所以,兴趣和热情是儿童学琴前进的动力,兴趣和热情是相辅相成的。 如:融技巧和乐曲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生第一个音符时,就应避免追求纯机械的手指运动,应注意用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初学琴时,学生和家长都有一种迫切求成之心,他们都想尽快在琴上弹出小曲来。这时我就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结合练习曲,教会学生
演奏
几首优美动听的小曲,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一开始就过多地让学生弹一些纯技术的练习曲,就会使他们感到十分枯燥,产生厌烦情绪,易导致半途而废。因此,在教学的启蒙阶段,应选用一些把技巧性融于旋律优美、形象鲜明、格调清晰、短小精悍的乐曲之中的教材,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和热情。 又如:
演奏
和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
古筝
基础教育中,为了让孩子们打下良好正规的专业基础,除了采取不同方式给予孩子们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外还可以在教学中举行一些汇报演出,让孩子们在准备练习中提高
演奏
水平和竞争意识,在演出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有了鼓励与表扬,有了成功的感受,孩子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以后
演奏
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随着儿童对
古筝
的兴趣和热情的高涨,我们启蒙教学目的, “为他们步入音乐殿堂打开一条通道”也随之达到。 “教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把单纯的教学表演化、生动化,把抽象的定义具体化、形象化,把枯涩的概念优美化,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教育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循序渐进,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
古筝
的学习,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当今考级的热潮之中,许多家长都认为不考级是白学了,有的家长攀比的心理特别严重,盲目攀高。如果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也急于求成,不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只希望早日让他们弹奏乐曲,对学生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往往就会扼杀学生原有的兴趣。同时,学生也总希望教师能给予他们较多的肯定和鼓励,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时,自然而然的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因此,在初始阶段,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人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
演奏
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音型的选择、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等方面均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儿童有过量的负担。这样的过程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人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而扎扎实实地掌握
古筝
演奏
技巧。
三、循循善诱,培养孩子们的乐感与表现力 儿童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艺术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而
古筝
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是抽象的。但是,每部作品却又是在表现作者的内心感受,有表现欢快的,有表现忧伤的……所以,教师在培养他们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习古曲《
渔舟唱晚
》时,笔者先把乐曲的意境作了这样的描述: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湖面上,若干艘渔船上的渔民愉快的劳动情绪,最后通过荡桨归舟于欸乃声中刻画出唱晚的情致。然后再分段讲解此曲的演技处理:开始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过抒情手法,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要尽量情绪欢快活泼,层次清楚;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应力求含蓄深远,有曲终不尽意之感。如此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对作品的分析鉴定能力。
四、精益求精,增强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
古筝
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才能型、创造型的新——代,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而占
筝
演奏
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其过程本身就是—个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但是,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发挥空间的作用,同一首乐曲对于不同的
演奏
者,由于各自的知识水平、音乐视角不同,他们的表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和韵味。为此,在乐曲教学过程中,就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要让学生成为复制品。所以,当学生学完中级教程,证实学生的识谱、
演奏
技能已达到一定的水准,这时就要注重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度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每部作品,作者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作者应用了不同的技巧和音乐语言,去体现其内心那一片天空的独特灵感,表现作者创作意图和目的。所以,在学生
演奏
之前,要大致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去感受作者的触角。而教师应积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创设易于产生创造性活动的环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弹乐曲《秦桑曲》时,乐曲的本意是描写妙龄女子思今远方夫君的激切心情。但儿童没有乐曲本意的体验,怎么办?我就这样设问:你有没有亲人在远方?你思念他吗?你怎样思念他?我的“引导”成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学生充发分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表述自己所理解的乐曲的意境和情绪。这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教师在
古筝
教学中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学生在学业上才会有所建树。 艺无止境,法无定则。各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在特定时期有所突出。但我认为,
古筝
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占
筝
艺术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
古筝
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总页数:
1
1
上一篇:
关于古筝的弹奏速度:最美丽的线条变化
下一篇:
古筝演奏中不良坐姿以及纠正方法
【刷新页>
【加入收>
【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
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