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博雅轩
 
痛并快乐着的本土文化爱好者
    点击数:2585    更新时间:2010/6/13 11:02:35    收藏此页

    和曹宏交谈,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被誉为“雅安史地权威”和“雅安通”的曹老先生,总能将你心中关于雅安的疑问,讲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曹宏先后在汉源、雅安任教56年,毕生致力于雅安地方文化研究。于是,当曹宏将一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曾到他这里拜访过人士的通讯名单的笔记本,放在你眼前,你也就不会吃惊了。曹宏家中的组合衣柜里不装衣服,却满满当当地塞满了各类书籍,这也不算奇怪了……
    曹宏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他已经89岁了,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痛正困扰着他的身体。
    和曹宏一样无力的,还有更多的雅安本土文化爱好者。但面对浩瀚的雅安本土文化,有本土文化爱好者发出这样的呐喊,“如果研究发掘本土文化就是爱好者自己的事情,有几个人有此精力、能力?”
    他们还是默默地坚持。
    他们的力量虽然渺小,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本土文化才得以留存下来。

较真者

       曹宏曾入选《感动雅安》一书。
    书中的感动理由是:56年始终站在三尺讲台,56年以双脚感受雅安山川河流,用心灵洞悉雅安历史文化。不管是因为生命的顽强,性格的执着,还是梦想的成功,84岁的曹老先生,都值得每一个人为他喝彩。
    按曹宏自己的说法,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收集整理资料。但几十年“收集整理”下来,却是一本又一本的本土文化丛书——《雅安自然地理志》《雅安史迹名胜探实》《雅安少数民族》《雅安地区史地论丛》……
    对于本土文化,曹宏是非常较真的,并敢于较真。在他2007年印制的《雅州文化论谈》中,他专门用纸打印出一篇后记,附于书中。后记中,曹宏对有关单位把雅安地区历史上定性为“民族走廊”表示质疑。
    而随着雅鱼名气越来越大,各种传说纷纭而起。最神的是说雅鱼早在清朝就是慈禧太后的贡品。曹宏认为,雅鱼是鲜活之物,当时没有飞机、火车、冷藏车,不可能送到京城,更不可能成为贡品。并不无讽刺地写道,“历史上没有雅鱼作为贡品的记载,但有过因为雅鱼上贡成都而升官的,雅鱼真的起到了贡品的效果”。
    “清风雅雨”是雅安人经常使用的赞美雅安的词汇。对此,曹宏也有不同意见。在《雅州文化论谈》中,曹宏写道:有人把清风雅雨当作美称,可能是宣传者误解了清风雅雨的本意。“清风雅雨”并不是“宣传者误解的,清风是清微的风,雅雨是雅致的雨”,其本意是怨辞。远古的文字记载中只能找到苦雨诗,却看不到颂雨歌,雅雨为雅安带来的更多是烦恼,自古就以“天漏”抱怨雅雨。
    这些都是曹宏潜心研究的结果。或许也有人会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质疑,但很少有人敢于在曹宏面前说出来。曹宏的博学和引经据典,很快会让质疑者无法质疑下去。
    但曹宏一个人的力量并没有改变什么。他只是默默地继续自己的“收集整理资料”,“人生一世,休空去,莫白来,只要活着,总要为家乡做点事。”

困惑者
      所有的本土文化爱好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中藏书颇多。而当面对一本关于本地文化的书籍而不可得时,他们往往愿意付出超出书价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钱。
    荥经县的本土文化爱好者周安勇就是这样的。
    “我主要是想研究荥经的历史文化,何君尊楗阁刻石存在近2000年了,研究过它的人不少。历史上的东西,时过境迁,后来渐渐模糊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一定要给后人留下一点精神财富。”行游故乡山水,周安勇酷爱研究荥经的地理、人文、历史。
    位于荥经、汉源两县交界的大相岭,山势雄伟险峻,最高点轿子顶海拔3552米。为了理清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在荥经县境内大相岭段的历史脉络,周安勇曾先后三次翻越大相岭,徒步穿越无人区。每次归来,他必定会在网上图文并茂,对沿途风物、所见所闻逐一介绍。
    多年来,他写成了行游荥经山水的文章《茶马古道在荥经》《探寻“西旅底平”之谜 》《何君阁道碑演绎千年传奇》《敢问路在何方——对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荥经段走向的推考》《邓通钱重现荥经》等,先后发表在报刊的文章有20余篇4万多字。
    随着对本土文化的研究深入,扎根于心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受学识、史料等等的限制,自己总结的一些与本土文化有关的东西,往往还会出现一些疏漏和错误。”
    但更大的困惑还在于“文化的一元化”。周安勇认为,我们的传统容不下不同的声音。当本土文化研究者得出与主流思想不同的内容时,没有人接受,甚至打压。没有争鸣的声音。其实,本土文化爱好者要摒弃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争鸣。而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地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而文化的需求将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载体。文化消费将占主导地位,如果都是一种声音,只会倒人胃口,所以,特色文化将是主要消费品。而文化是一种长期的思想积淀,如果我们丢失了争鸣的基础,要发展是不容易的。
    对于本土文化爱好者的坚持,周安勇说,“纵使我们不去发展,也不能丢掉过去。”

失落者
       记者第一次见到李庆(化名)时,他正蹲在两条街道交汇的路口。
    他身下有一个鞋盒子,里面装着几本关于茶马古道的书籍。如果不是这几本书,很容易让人误认为他是一个乞丐:头发散乱、衣服破旧……
    李庆也是一个本土文化爱好者,他正在贩卖他自己写的本土文化方面的书籍。但问者寥寥。
    出这一本书,他没少花费时间,并付出颇多。走进他的家,没有装修,有些杂乱。各种各样的书籍,摆放在房间的书桌、沙发、书柜上,家具无一例外的,都有些年头了。屋顶,一根布满灰尘的电线孤零零地挂着一盏白炽灯。
    屋内唯一的现代化电器,是一台花费4000多元配置的电脑。李庆需要用它储存资料和写作。
    李庆只是一个初中生,但受文革的影响,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这并不妨碍他一头扎进浩瀚的本土文化大海。他自费出书,只为自己的研究也能与别人共享,虽然得到的评价不高,但他乐在其中。
虽然如此,但他的本土文化研究并没有给他带来名声。谈起他,他周围的人会为李庆的精神所折服,“家庭本不富裕,还能有这样的追求,很不容易。”同时,也会摇摇头,“错误太多了。”
    本土文化爱好者中,不仅仅李庆一个失落者。周望(化名)也是,他的研究在本地已经小有所得,也被周围的人所认可。但在单位,面临的压力可不小。他说,“我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乡土文化,相机是自己的,费用是自己的。现在也算是小有成绩,可有不下于两个大领导给我说,你没得事整天东跑西跑的,尽写些没得用的东西……后面就不好说了。”
    周望希望将自己整理、写作的文章出版发表,找到相关领导寻求支持时,得到的答复是:搞研究是你的事情,出不出书也是你的事情。
    而如曹宏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本土文化研究者,也有不少“失落”。曹宏正在谋划出一本新书,但由于涉及西康省的一段历史,出版社要求有单位进行担保。曹宏说,“本土文化的书都不好销售。我的书,也都是赠送给爱好者的,但依然没有单位愿意为我担保。”
    这本书至今出版无门。
    记者  舒玮 高晓军

来源:北纬网

总页数:1   1    

上一篇:同名陈玉莲与贵州陈玉莲古筝老师   下一篇:探讨关于古琴培训引发的两点营销思考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