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官方网
会员  密码     
古筝资讯
信息搜索
关键字:
范 围:
首页新闻中心 古筝资料总汇
 
古筝名曲弹奏重难点点评
    点击数:5023    更新时间:2010/7/11 10:23:14    收藏此页

点评曲目:《秦桑曲》《孔雀东南飞》《高山流水》《雪山春晓》《秋思曲》《战台风》《云庆》《香山射鼓》《纺织忙》《渔舟唱晚

《秦桑曲》是陕西秦流派曲典型的代表作品传家宝一。曲作者周延甲和强增抗先生,根据陕西地方戏曲音乐“碗碗腔”音调创作而成。根据乐曲曲意,曲名出自李白一首唐诗,在这首《春思》中写到:“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取诗中“秦桑”二字为名,乐曲通过泳叹性的曲调,描述了一位妙龄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悠怀和长思。Jz 《秦桑曲》的创作手法简洁精练,曲式结构严密紧凑,它是继承和沿用了戏曲板腔体的各种板式转换。全曲由“苏板”(引子部分)、“慢板”、“紧板”(快板)、“散板”等多种板式的变化创作而成。在不长的引子(八小节)音乐中,运用了多变的节奏转换,借以表现激越的思绪。慢板以其委婉、柔和的音调,深情地倾诉了思念远方亲人的悲切。快板部分音乐急骤转化,情绪激昂,节奏变紧,使思念的急切情感进入高潮。乐曲最后六小节的尾声是与快板一气呵成而结束全曲的,在节奏上散而不松,情绪上紧而激动。这首乐曲在旋法的格式上更接近于传统,比较美、感情真、韵味浓、地方音乐风格鲜明的四大特点。

乐曲演奏要点:

1)四级音⑷的音高介于(原位4)和(升4)之间;七级音(7)的音高介于(原位7)和(降7)之间,这些音可称为“中立音”,或“微升4”、“微降7”音。在曲记谱中,一般只作整体说明,不再标记这些“中立音”。“中立音”的游移性,通常是“4”音向“3”音倾向游移,“7”音向“6”音倾向游移。

2)右手大指双托加左手滑音时,左手的按滑要柔、缓,不要过快。

3)左手大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或交替按弦时注意音准、音与音之间的连贯。

4)右手大指触弦要讲求浓、厚、深的音色,切忌音色漂、浮。

5)在慢板与快板转接处出现了七度大跳音程,它具有“甩腔”的特点,左手的滑颤尤为重要。

6)注意速度的掌握,慢板舒缓而不失深沉,快板迅疾而不暴躁。特别是在些由慢渐快的转折处,过渡一定要自然)。

《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首乐曲通过对一双孔雀凄凉的哀鸣、哭泣,最后无可奈何地飞离“借物喻人”的“拟人化”描写,叙述了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焦仲卿和刘兰芝这一对恩爱夫妻不得不离散分别的爱情悲剧。

乐曲的开始和结尾是长时间的撮弦弹奏,描绘出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场景。这里和弦的变化是通过食指改变三音,所以食指的力度要稍微加重、突出一些;在乐曲的慢板部分,其中几个乐句是以复调形式出现的,要分别把左右手的旋律弹熟,双手合奏时要把握好左右手织体的配合,不要一味地强调左手或右手的旋律;弹奏快板是要注重旋律的的起伏,在一小节内四三拍子强弱变化是渐强和渐弱,在右手摇指的同时,左手刮奏的节奏较自由,右手旋律音在两拍以上时,多为慢起渐快的处理。弹奏这首乐曲演奏时还要注意整体乐句的划分,不要弹得太乱、太散。


高山流水》是“河南板头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曲之一“河南板头曲”又称“中州古曲”,是“河南曲子”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首乐曲结构严谨、旋律流畅而起伏多变,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该曲是当地民间艺人在初次见面时常常演奏的乐曲,以互表敬意结为知音。

弹好这首乐曲需要掌握以下演奏要领:1)大指摇技法:大指摇是大指大关节在一根弦上重复弹奏托指和劈指,托劈的音色、力度要求相对统一。2)游摇技法:游摇是指弹奏右手摇指的同时,左手边颤边滑,其音高的变化不能以十二平均率的音高为准则,该技法具有典型的河南地方风格。3)速滑技法:速滑音是反映左手按至需要的音高,右手弹奏该音后左手迅速做小二度回旋。

《雪山春晓》乐曲以西藏民歌为音乐素材创作而成,描绘了西藏高原多姿的风光和人们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乐曲的主旋律非常优美动听,具有歌舞的动感。弹奏这一主题的时候,左手的按滑音很重要,滑音必须按准,上滑和下滑的韵味浓郁,具有藏族的音乐风格性。接下来的是摇指段,一定要分手练习,先练习右手,摇指的旋律要流畅,音与音之间换弦的缝隙尽量小一些,这样就更具旋律的流畅性。在练习左手琶音的时候,指序安排的要合理,音与音之间手指发音尽量连贯,手腕不要有太大的跳动。乐曲的快板部分是以带有舞蹈性慢起渐快的节奏来开始的,左手的低音使得舞蹈性的节奏更加分明,右手部分的快四点要求手指力点均匀,指尖发音轻松、流畅,手指弹弦的动作不能太大。在弹奏乐曲最后结束的时候,右手一瞬间的短摇,看似轻松,实则很难掌握,必须要具备扎实的摇指功底加上反复的单句练习,方可运用自如。

《秋思曲》这是一首“重六调”的潮州曲,“4、7”这两个按音是学习的要点。它要求在这两个音上按出比降“7”音稍高而又比原位“7”音有低的(7)音和不及升“4”音又比原位“4”音稍高的(4)音。

乐曲头板是慢板,弹奏时一定要注意乐句的划分和旋律的流畅性,读谱时特别注意乐谱的小连线和大连线、强弱变化的标记。右手的发音要有弹性,触弦在速度上不要过快,连续的切分音节奏和为乐音调色的“点音”是这一段的特色。左手的点弹轻巧、自然,不要抢节奏。乐曲的最后一段是快板,弹奏快速的勾托抹指法时要求手指的动作尽量小一些,力点集中、发音均衡。另外,还要注意曲调的旋律性演奏旋律时发音应呈“线状”而非“点状”触弦。

《战台风》这首乐曲是曲作者王昌元女士在上海港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码头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事迹而创作。全曲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快速激烈的节奏,表现出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烈欢腾的劳动场景。在连续弹奏快速八分音符的时候,节奏上不要越弹越快,手指的发音应该坚实、有力;第二部分是描写台风袭击,这一乐段形象地描绘也了台风的剧烈,演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码两侧反向刮奏、扣摇等技法来模拟台风的呼啸。在模仿台风的演奏时,要体会那种由远至近、由慢渐快的风速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强而不燥的音色;第三部分通过旋律节奏由疏到密、由简至繁的多种变奏手法,表现出了工人与台风激烈搏斗的场面。稳定的节奏象征着坚定的信念,也是这一乐段情绪上突出性的渲染。扫摇段和双食点段不要有技术障碍,学习这首乐曲之前,必须先学会、练好扫摇和双食点这两种技法;第四部分以流畅的旋律,描绘了雨过天晴后工人们胜利的喜悦。弹奏这一段的时候要注意右手发音的松弛和乐句气息的划分,就像说话一样,不要把上一句的尾词和下一句的开头连在一起;第五部分描绘出欢腾码头的场景。它再现了码头工人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这一段要求双手的弹奏在情绪和力度上更加激烈与突出。

浙江曲《云庆》源于同名江南丝竹,是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全曲共分三大段:第一段为慢板,曲调悠扬,抒情婉转。弹奏时应强调乐句的划分,连续弹奏变音时,要注意音准和变音的稳定性,同时需注意乐谱中的反复记号;第二段为中板,旋律明朗,节奏活泼。后半段慢起渐快处把握好节奏的自然过渡和乐曲旋律的流畅性;第三段为快板,热烈明快,一气呵成。右手快四点的弹奏,在力点和节奏上要注意均匀性,手指触弦的动作松弛并具有弹性,手指的动作不宜过大。


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特点是曲调平衡流畅,力度渐进变化,旋律进行顺畅无碍,发音柔泣灵巧,乐曲风格清新淡雅。所以,我们常用“如行云流水”来形容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这也是我们在演奏《云庆》这首乐曲时特别注重的。


《香山射鼓》这首乐曲以西安鼓乐素材,描绘出陕西关中自古以来一年一度的:“香会”活动,并以深沉、内在、具有浓郁陕西地方风格的旋律,表现了香客虔诚的祷告和那高远、空旷、虚无缥缈的意境,还有鼓乐阵阵,咏唱轰鸣,朝拜佛的人群,熙来攘往的活动盛况。由于曲作者深谙古筝演奏技法,又十分熟悉陕西地方音乐风格,乐曲中运用了秦按变音等演奏技巧,使得该曲更加具有3浓郁的地方音乐色彩。

引子部分以清脆的泛音与华丽的琶音描绘了香烟缭绕、梵音绕梁的场景;乐曲第一段运用了揉、吟、滑、按等技法弹奏出缓慢而柔美的主题音调,右手的触弦多用传统夹弹法,单元以上追求古朴、浑厚的色彩;第二段是在左手上行刮奏声中呈现示出《月儿高》的音调后,右手以摇指加上左手伴以低音,表现出山的虚无缥缈之意境;第三段在演奏技法上以“勾搭”的指法组合,将全曲推向高潮,弹奏该段时,左手的变音和上下滑音的韵味也是不容忽视的;乐曲的最后是用双手快速交替演奏的技法,展现了人们在举行香会时热烈而欢腾的场面。

《纺织忙》这是一首广东音乐风格的乐曲,该曲创作于是1955年,曲式结构为变奏曲。乐曲吸收了潮州音乐的变奏形式、潮汉古筝的滑音技巧和广东扬琴的演奏特点,以简朴、优美的旋律,流畅而富有层次感的节奏及古朴的韵味,形象地刻划出纺织工人劳动时的欢快情景。此曲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作者博采众长,融合了粤、潮、汉三大乐种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手法,使得乐曲整体具有浓郁的岭南古筝风貌但又不具体的属于哪一“家”。

乐曲的第一段是慢板,切分音的节奏是掌握的重点。弹奏变音时前一半强调“3”音,后一半强调“7”音,“7”音的音高为降“7”。在触弦方面,手指尽量用传统的“夹弹法”,大指多用连奏。

乐曲中“双撮”技法是难点,它要求左右手在节奏和力点上保持统一,不要忽快忽慢、强弱不均,同时不要忽略了乐曲的旋律性。

渔舟唱晚》这首乐曲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而成。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之文句,“彭蠡”就是鄱阳湖。乐曲的旋律典雅、恬静,韵味悠长,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慢板以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了一幅夕阳西照碧波荡漾的画面。乐曲中出现了较多的上滑音和按音,这些左手揉、按、滑音的演奏柔美而坚实,使得旋律的泣饰更有韵味。右手的发音醇厚、细腻,旋律富有歌唱性。第一部分尾部附点音符五声音阶的模进,右手略有跳动的顿音再加上左手轻微揉颤,使得乐曲更具动感。

在经过仅一个小节的过渡后,乐曲进入了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勾画出了一幅渔翁载而归的画卷。旋律处理由慢到快、同时右手花指的连续使用,要注意大指划弦后和中指的连接要自然、流畅,不要把它断开了。


《幸福渠水》是一首文革期间创作的乐曲,它是那个时代产生的作品,那么带有那个时代的痕迹,总的听起来这首乐曲是属于那种冲动型的乐曲,虽然各种情绪段落也都有的,但是还是属于那种外在的表现型的,那么从技巧上来说,以前所学的常用的摇指、琶音、传统的技法托劈,左手的按弦、扫弦如果已经学过以前,达到学习这首乐曲的程度。

引子表现的波涛汹涌、波澜壮阔的那种情绪,也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演奏的要稍微有点气势。后面的快板比较热烈地、喧闹地,要弹的很干净、要表现出比较热闹,那么这段之后有个小小的连接,标题是深情的,有一种对幸福生活的满足赞美的感觉,后面接的这段琶音要有种幸福、满足的情绪在里面,跟幸福感的旋律对比后面的一段就是对过去不幸的生活回忆的一段,这段旋律要比较低沉、比较痛苦,注意左手旋律,再后面一段摇指,这一段摇指跟前面的一段内在,这一段要有外在的表现,然后是旋律再现,后面要轻,然后加快至结束。。。。。整个曲子来说比较有气势、比较热闹、中间有一些深情的慢板、加一些对以前生活的痛苦的回忆还有一些比较抒情比较流畅的一段,主要的情绪还是比较热闹的、火热的、热烈的。。。。。。


《春到拉萨》是一首较有影响的创作乐曲,这首乐曲的重点在那么几个方面,一个是摇指(尤其是渐强、渐弱的大幅度的),第二个就是大指的托劈,再一个就是左手各式各样的琶音技巧,还有就是两手的复调结合的旋律,再一个就是乐曲的段落非常多,所以衔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速度和连接的感觉。

引子特别强调了从弱到强的感觉,为什么要强调由弱渐强呢?因为它要表现出一种很自由宽阔的一种感觉,后面进入到主题,主题比较庄严有力的,要联想到西藏的男青年跳舞的那种粗犷的舞姿,后面是一段变奏,表现出的是女性柔美的舞姿,然后进入后面的散板。。。。


《将军令》是浙江曲中的主要乐曲,乐曲描述的是中国古代行军打仗时的场面,表现了号角声和两军对垒战斗在沙场的场面,最后凯旋回营。乐曲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技巧,一个时摇指,这里的摇指它不是简单的歌唱性的旋律,主要时模拟了一种号角声,所以一定要,另外一个技巧就是快速的四点,演奏的时候注意离。


渔舟唱晚》此曲是娄树华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曲《双板》等改编。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

  乐曲的开始部分,以舒缓的节奏、优美典雅的旋律,描绘出一幅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演奏时应以自然、舒展的动作去表现这段音乐;对左手作韵技法的运用、也要以原谱为依据,不能随意添加按、颤、滑音,以保持曲调的质朴美。当音乐进行到以ⅰⅰ655为种子材料作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音阶的回旋层层下落,这个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而且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乐曲后半部分以三次反复将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结合成一个循环圈,速度在反复中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人悠然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庆丰年》此曲创作于1955年。乐曲主题旋律取材于流行在山东地区的传统曲《小溪流水》,并吸取了北方民间锣鼓节奏,表现了农民喜庆丰收的欢乐场面。这首乐曲在当时开创性地使用了一些新的左手演奏技法,除运用左手在琴码左侧颤、按、滑等传统技法外,还移至琴码右侧弹弦,既可弹奏和弦,又为旋律伴奏,还可与右手交替弹奏构成快速的旋律,丰富和发展了古筝演奏技巧。同时,此曲还运用了大指小关节密摇、大幅度的花指弹奏、借鉴琵琶的扫弦技法和模仿锣鼓节奏的“点柱哑音”技法,左手中指按于琴码上端,右手弹弦,使其发出余音短促的沙哑音响等,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首乐曲是建国初期具有代表性的创作曲之一,对后来的曲创作和演奏上继续开发“双手弹”技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战台风》这首乐曲创作于1965年。为曲作者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作。

 乐曲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欢快热烈的节奏,表现码头上生机勃勃、热烈欢腾的劳动场景。演奏时要着重强调乐句中的重音,以此突出节奏的鲜明和律动;也要注意相同乐句之间的对比,达到呼应的效果。第二部分是台风来临,采用左右手在琴码两侧反向刮奏、扫后摇、扣摇等技法,模拟台风来临时狂风呼啸、天混地暗的景象。这一段的演奏可以在乐谱的基础上,对刮奏的多少、音区变化和扣摇的长度、力度等做一些即兴发挥,以充分地表现音乐形象。第三部分通过旋律节奏由疏到密,左手伴奏由简到烦以及音区变化等变奏手法,造成逐渐紧张强烈的音响效果,展现了码头工人们与台风激烈奋战的场面。这一部分的演奏技法重点是双抹、勾托劈组合、扫摇、勾抹等,应在怜惜过程中首先分别掌握好各自的演奏方法。第四部分以宽广抒情的旋律,抒发了码头工人们经过与台风顽强搏斗后胜利的豪情。此段是以大指摇为主线贯穿始终的,要特别强调大指摇在音色(指甲触弦的点和角度)变化和力度(发音时与前面音的自然连接和每个音本身的强弱)变化等。第五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除旋律上有变化外,速度、力度等方面也较前面更加热烈,更加气势磅礴,在高潮中结束。


《瑶族舞曲》此曲改编于1957年。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载歌载舞的场面。夜幕降临了,人们身着盛装,打着长鼓,走出村寨,在月光映照下聚集在一起。第一段是悠静委婉的主题,犹如一位窈窕少女在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姑娘们纷纷加入舞蹈行列,音乐情绪逐渐高涨。第二段开始在低音区奏出根据主题衍变的粗犷热烈的旋律,并多次在中、高音区进行反复,力度层次呈递进式加强。表现了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舞列欢跳起来,尽情地抒发了兴奋的情绪。第三段由前面的羽调式转为宫调式,音乐性格更加明朗,拍子也变为3/4拍,旋律时而富于歌唱性,时而出现跳跃、欢快的节奏音型,恰似一对恋人边歌边舞,互致爱慕之意,共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最后是主题再现,大家又纷纷加入舞蹈的行列,欢跳着,旋转着,歌唱着,气氛越跳越热烈,感情越唱越奔放,在情绪的最高潮结束全曲。

《汉江韵》这首乐曲是乔金文于1962年春为河南演奏家任清芝而创作的。表现了人们欢欢乐乐忙春耕,意气风发夺丰收的愉快心情。

  此曲的旋律素材取自河南曲剧中《汉江》和《书韵》两个曲牌,曲作者通过对素材加工、提炼,并运用作曲手法使之成为一首独立、 完整的古筝曲。乐曲第一段是热烈欢快的快板,J=152的速度贯穿全段,一气呵成。从明快的旋律中,我们仿佛听到劳动的人们朗朗的笑声,看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第二段是婉转如歌的慢板,表现了人们在劳动间隙亲切对话、互致问候的亲情与乡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演奏此段时,开始速度是J=46,之后稍有加快,左手运用按、颤、滑等技巧充分润饰旋律,抒发内心情感。紧接着有一个过渡小乐段,这一段在速度的处理上比较独特,近乎戏曲中的“跑圆场”。开始由J=26为起点,经过由上下句构成的四十小节反复和变化逐次加快,当弹到此段的结束时,速度已达J=160,力度也由前面的逐渐积累,在此时达到最强,把乐曲推向高潮。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速度随着过渡小乐段持续下去,略快于第一段,情绪更加高涨。乐曲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并运用一些特殊的演奏方法如勾双托、游摇、点音、超音域按音等,渲染了豪放、明快的艺术效果(参考梁毅夫、杜娟《“汉江韵”演奏心得》一文)。

  在演奏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⒈ 乐曲中乐句反复和同音反复出现得较为频繁,在音乐处理上要表现出反复时力度和音色的变化,起到对比的效果。⒉ 按、滑音的处理在快板段和慢板段中是截然不同的。快板段中的按、滑音很直爽,从起始音到预定音的过程非常迅速;慢板段的按、滑音则要求在按、滑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起始音到预定音之间的韵味,并通过它将音与音之间连接起来,使音乐更加抒情、舒展。⒊ 慢板段开头第一小节和最后几小节中出现的倍高音3,如在D调上按不到音高,可降低八度弹奏。

《雪山春晓》这是曲作者1981年在藏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的古筝独奏曲。乐曲的引子段,采用了西藏地区“拉噜”(山歌)的形式,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在连续的上行或下行中跌宕起伏,音乐情绪高亢、嘹亮,气息悠长。描绘了雪峰层叠的青藏高原,在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二段是有着浓郁藏族音乐风格的“长袖舞曲”。一群藏族妇女踏着悠扬的节奏,翩翩起舞,洁白的长袖随着音乐旋律飘动,优美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春天带来的愉悦情绪。经过左右手多次的交替刮奏,将音乐逐渐向上推进,伴着一声热情的呼喊,一群男子加入了舞蹈的队列,引出小快板--第三段“踢踏舞曲”。这一段开始是慢起渐快,随着皮靴踢踏在地上的节奏逐渐加快、加强,人们的情绪益发高涨。这里“四点”技法的运用,对渲染欢乐的气氛有着画龙点睛之功。贯穿此段的节奏型XOX│OXXO│,与右手旋律配合时有音色、力度上的多种变化,表现了舞者丰富多彩的舞姿。最后,通过左右手各种技法的合作,音乐逐渐上扬,达到全曲最高潮,并以一个果断、强有力的结束音将情绪定格。


《草原英雄小姐妹》这首乐曲写于1974年。音乐内容取材于蒙古族小姐妹龙梅和玉荣为集体放牧,途中突遇暴风雪,她们以弱小的身体与风雪搏斗、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两个小姐妹热爱集体、勇于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动人形象。

  全曲共有四段:引子段描绘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值得一提的是,此段中几处模仿马头琴音响效果的地方,在演奏时右手摇指触弦点与左手滑音频率的协调、变化要把握好。【一】段表现了小姐妹俩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活泼的旋律刻画了小姐妹乐观向上的性格,轻快的节奏表达了她们喜悦的心情;宽广的歌声抒发了小姐妹对大草原自然风光的赞美。【二】段表现的是天气突变,狂风暴雪吹散了羊群,小姐妹俩为了自身和羊群的生命安全,与暴风雪顽强拼搏的场面。此段开始的情绪要与前面形成强烈对比,并通过移码预置的变化音的反复出现,左手在琴码左侧无固定音高区域上下刮奏等,造成一种激烈的、不协和的音响效果。曲作者为了充分地表现小姐妹顶风冒雪与暴风雪搏斗的情景,在演奏的力度变化上做了许多安排,包括了从pp到fff的几乎所有力度层次,变化幅度非常大,这些在演奏时需给予重视。【三】段是激动、宽广而富于深情的歌唱性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小姐妹动人事迹的赞颂之情。


《小河淌水》乐曲在同名云南弥渡山歌(当地称“调子”)的基础上编创而成。原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主题分五个乐句,以从容舒展、比较自由的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且具云南地方风格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银色的月光下,周围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美丽聪慧的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化作动人的歌声。深厚的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哥居住的地方。

  古筝在定弦时将F调的高音3音生高为高音4音,这个高音区与下面几个音区形成两个调性的对置,演奏前请注意这种非常规定弦。演奏慢板段(第一主题)时,着重掌握好音色的变化和力度的控制,通过左右手协调运用,充分地将悠扬、抒情的曲调和委婉、柔美的情感表达出来。小快板(第二主题)要强调节奏的律动,旋律中的重音应突出。反复出现的对答式乐句,好像阿妹与阿哥在对歌,随着力度的不断加强,情绪逐渐高涨,继而引出主题再现,宽广、激情的旋律将音乐推向高潮。 


《揾英雄泪》此曲是作者于1985年创作的。曲名取自宋代词人辛弃疾《水龙吟》中

总页数:2   1  2    

上一篇: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下一篇:古筝教学心理学
【刷新页>【加入收>【打印此> 【关闭窗>
 
古筝培训|古筝培训班|贵州古筝培训|贵阳古筝培训|陈玉莲官网 © 2008-2010 版权所有 黔ICP备11001193号-1
邮箱:guzhengpx@qq.com 电话:13595081010  地址:贵州师范大学
技术支持:散客时代
贵公网安备 52010202003923号